黎族婚礼礼仪-九游会
1、黎族婚嫁男方聘礼中一定要有精心采摘的槟榔才能到女方家去提亲,槟榔对黎族人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黎族婚嫁男方聘礼中一定要有精心采摘的槟榔才能到女方家去提亲,槟榔对黎族人有特殊意义。
2、海南省黎族酒桌上的礼节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推举出来提议祝酒可能是非常令人紧张的。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说出你的感受。祝酒辞从来用不着太长。如果当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叫起来致祝酒辞,你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摆脱困境,如“向肯致意,上帝保佑你。”或“向出色的朋友和伟大的老板,格里塔致意。”
但是如果你想表现得更有风度,更有口才,你就会想增加一些回忆,赞美,以及相关的故事或笑话。然而,祝酒辞应当和与场合相吻合。幽默感极少会显得不合时宜,但是在婚礼上的祝酒辞应该侧重于情感方面,向退休员工表达敬意的祝酒辞则应当侧重于怀旧,诸如此类。
在餐会上,致祝酒辞通常是男主人或女主人的优先权。如果无人祝酒,客人则可以提议向主人祝酒。如果其中一位主人第一个祝酒,一位客人可以在第二个祝酒。
在仪式场合,通常会有一位酒司仪,如果没有,组委会主席,会在就餐结束,开始发言前,致必要的祝酒辞。在不太正式的场合,可以在葡萄酒和香槟酒上来之后,就提议祝酒。祝酒者并不必要把酒杯里的酒喝干。每次喝一小口足矣。
3、海南乐东县结婚习俗?知道的说下
婚嫁 本县境内的黎族,由于居住环境的差异生活习俗不同,在婚嫁方面有简单和繁锁两种。如保定、三平、头圹、南木等村,举行结婚姻仪式就很简单,只要男方家的父母带一筐大米(大约三四后左右)到妇方家说媒,如果女方家父母同意,就可以让女儿和一个女伴陪到男方家吃一顿便饭,目的是让男方从中窥看是否中意,如果中意,就可成亲,结婚不要彩礼。除上述四个村庄外,绝大部分地区的婚姻礼比较繁琐。结婚那天,到女方家迎新,新郎不参加,由新郎相好的未婚男青年当代表,挑着酒、肉、米、槟榔等礼物去迎接新娘。新娘出门,需待太阳落山,由陪郎 打着火把、手电筒护送,几个贴身伴娘赤着足陪伴新娘步行去夫家。进了夫家村寨,新娘要低着头钻过由火把组成的火门,烧掉身上的“邪气”,才能进屋。新郎、新娘拜堂时,在箫鼓、鞭炮声中先拜祖先,然后由新娘双手捧着精致的椰子壳盛着槟椰向公婆敬献,公婆则以“红封”(旧时用光洋,今则用人民币)作回礼。拜堂结束后,新娘还要举行宣誓仪式:跪在铺在洞房门前的新草席上,脱下手上的玉镯放进水碗里,再用浸过水的手镯洗耳眼,表明对夫的爱情将清如水、坚如玉、永不变心。仪式完毕,新郎新娘被人们拥进洞房后,方得开始闹洞房。伴娘则被安排到屋外与男青年对酒对歌,这样一直欢闹到到亮,客人才散去除此之外,新娘还要再举行一次庄严的劳动仪式:必须要直在全村姑娘的前头,用一对木桶去挑一担水(说是纯洁之水)回家。水要挑满,又不能让水溢出洒在路上,以象征将来新娘将成为寨中最功劳的人。至此,整个婚姻仪式广告结束。
4、谁有海南保亭黎族苗族习俗资料?
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儿女成年后即住在屋外的“寮房”里。婚后妻子一经在夫家定居,夫妻便与父母分居别炊。建国前多早婚,由父母作主,但婚前司以自由谈恋爱。盛行婚后不落夫家(婚后新娘返回娘家居住一、二年乃至七、八年后,才定居夫家)的风俗。非婚生子女不受歧视。离婚和寡妇再嫁比较自由。 黎族妇女束髻于脑后,插以箭猪毛或金属、牛骨制成的发簪,披绣花头巾,上衣对襟开襟无扣,尚青色,下穿无褶织绣花纹的统裙,盛装时戴项圈、手镯、脚环、耳环等,有些地方的妇女的耳环多且重,耳根下垂至肩,史称“儋耳”。部分地区居民仍保留古代称为“雕题”的文面、文身风俗,特别是妇女有文身风俗,一般从十二三岁开始至婚前陆续完成,个别有婚后完成的。文身工具是植物刺针、小竹木棒和植物染料。文身的部位主要是脸、颈、胸和四肢等处。不同地区,文身图案差别很大。这种习俗目前已基本消失,仅在偏僻地区能够见到。男子结鬃缠头,上衣无领对襟,下穿前后两幅布的吊檐。这些衣服都以棉、麻为料,自纺自织自染自缝而成。饮食比较简朴,以大米、番薯、玉米为主食,多以狩猎、采集所得为副食,只种少量蔬菜,且多从汉区引种。妇女爱嚼槟榔。住屋多为金字形茅屋,泥糊竹笪为墙。在白沙县偏僻山区和合亩地区还保留屋顶似船篷,地板架空离地的船形屋。 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会日子。会场一般设在开阔的橡胶林里,头上绿叶蔽天,脚下“叶毯”铺地,幽邃、凉爽、安谧。难怪“三月三”就成了当地人自由选择配偶而被称为“爱情节”。传说远古时代,聚居于昌化江畔的黎族百姓遭受了一次大洪灾。只有一对恋人坐在大葫芦瓢里幸免于难,被漂流到燕窝岭 边。三月初三,洪水退去,俩人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儿育女,相濡以沫,辛勤劳作,又渐渐使黎族繁衍发展起来。后人奉他们为祖先,每逢三月三便隆重纪念。节日里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带着糕点、粽子,小伙子们捕鱼,姑娘们做饭烤鱼,然后把祭品供于有天妃和观音化石的岩洞口。拜祭毕,青年们来到活动会场,进行射箭、爬竿、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夜幕降临,岸边燃起堆堆篝火,小伙子撑开花伞,姑娘们的银饰及贝壳饰物在火光下闪闪烁烁。情歌婉转,舞蹈渐起,由平缓抒情而进入欢乐奔放。有时一对对情人悄悄离开篝火旁,小伙子把耳铃挂在姑娘耳朵上,把鹿骨做的发钗插在姑娘的发髻上,姑娘把自己亲手精心编织的七彩腰带系于情郎腰间,双方信誓旦旦,相约明年三月三不见不散。因三月三从其来历和主要活动内容来说,都与婚恋有关,故而也称为爱情节。 丧葬仪式各地不同,合亩地区死者葬在氏族的公共墓地,以独木棺土葬,不筑坟立碑,葬后不再祭扫。 黎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各地均以祖先崇拜为主,也有自然崇拜,个别地区还残留着氏族图腾崇拜的痕迹。黎族信鬼,特别是祖先鬼,祭祖先是黎族的重要宗教活动,以求祖先保家人平安。黎族人们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来的规矩,女人若不绣面\纹身,死后先祖不相认--祖先崇拜,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 传统地讲,苗族对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认为是一种灵性的体现,因而对其顶礼膜拜,酒肉祭供。其中比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岩洞、大树、山林等。此外,苗族认为一些自然现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苗族语言往往鬼神不分,或者两词并用。多数情况下,鬼被认为是被遗弃或受委屈的灵魂和工具所变成的,常给人类带来灾难、病痛、瘟疫或其他不幸,比如所谓东方鬼、西方鬼、母猪鬼、吊死鬼、老虎鬼等,被称为恶鬼。而有灵性的自然现象常被认为是善鬼,具有一定的神性,如山神、谷魂、棉神、风神、雷神、雨神、太阳神、月亮神等。对于善鬼、恶鬼,苗族人的祭祀之法亦不同。对善鬼有送有迎,祭祀较真诚,对恶鬼则须贿赂哄骗直至驱赶使之远离。 在许多地区,苗族还认为自然界存在许多精怪。比如牛在厩内以粪便盖身或在厩内打转、将粪踩成圆圈,猪吃猪仔或躺在食槽里,鸭吃鸭蛋,老虎进田,遇到两蛇交尾,母鸡发出公鸡的鸣叫等均属出现了相应的精怪。 在一些苗族地区,人造物崇拜有土地菩萨、土地奶、家神、祭桥、水井等。土地菩萨苗语叫土地鬼,一般由几块石头垒成,土地屋多为木制或用三块石板搭成,极为简陋,设于寨旁路口处或大路边行人休息处。家神信仰存在于川黔滇方言的部分苗族中,即在家中设立“家神”偶像。祭桥流行于黔东南大部分地区。龙也是各地苗族的崇拜和祭祀对象。
5、黎族婚俗中的“哭嫁”“行夜”都是什么意思?
独特的“哭嫁”“行夜”
黎族迎亲那天,迎亲要新郎和陪郎到女家迎接新娘,新娘也要由七八位陪娘一起上路,五指山地区的杞黎,新娘离家时要哭着唱“哭嫁歌”,诉说离开父母的悲痛,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迎亲队要待太阳落山才回到男方村口,母亲打着火把在村中迎接,举行“开寨门”仪式。送新娘的队伍要跨过路口的火堆,方能进村。晚上举行拜堂仪式,仪式由长辈主持,新郎新娘齐奉一个装槟榔的盘,对祖宗三拜九叩,然后向家中长辈(以辈分为序)敬拜,受拜者从盒中拿过一块槟榔咬嚼。拜堂仪式人称为“吃槟榔”。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新娘的穿戴是按本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装扮的。“年纪小的由母亲指点,年纪大的要请人装扮。”王国全说,新娘将脸部修饰光洁,把眉毛休得弯弯的,身穿鲜艳的筒裙,头披花巾,垂挂耳环,头顶插上饰物,脖子上戴银项圈、玉珠圈,胸前佩挂银牌、银铃、珠链,腰部系银链、银铃,手上戴手镯、戒指,脚戴银圈。保亭加茂地区送新娘的人要带着精致的草笠和小腰篓。
保亭加茂地区有“行夜”习俗,迎亲队伍在晚上出发,步行到新娘家,步行的新娘走在送新娘队伍的中间,由陪娘和其他姑娘护送,并用雨伞或草笠遮掩脸孔。
饮酒对歌逗新娘
黎族的婚宴,称为“饮福酒”,全村寨人都携带酒和米到新人家,体现“有事大家忙”团结互助的精神,他们围着大酒罐用小竹管吸酒,边吸酒边唱“祝酒歌”。男方的陪郎与新娘的陪娘对歌比赛,十分热闹。还用各种形式戏耍新娘,俗称“逗娘”。
在黎族传统的婚礼中,对歌的场面是最多的。琼州学院副教授刘厚宇在实地调查五指山地区黎族婚俗时发现,黎族在订婚、定婚、娶亲、出嫁、婚礼等场合都有对歌环节。
婚宴是黎族人展示酒歌的最佳场所。传统婚俗中,送新娘的队伍在酒足饭饱之后要离开新郎家,出村时宾主双方唱歌告别。新郎新娘也要去新娘家问候女方父母,这一习俗叫“回路”。婚礼当天,新郎家的亲戚、邻居,甚至附近的小伙子纷纷到新郎家里,和伴娘喝喜酒、对情歌,通宵达旦。婚礼结束后设“收席酒”,以答谢亲友。
与传统汉族的婚礼相比较,我觉得,少数民族的婚礼更加有趣,也更加热闹,能让人感受到对新人浓浓的祝福。
6、我国各省的结婚习俗
大喜之日
结婚前夕
祭拜:男方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举行。
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
结婚当天
祭祖:男方出门迎娶前,应先祭祖。
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六的倍数最佳。
燃炮:迎亲礼车应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祝。
食姐妹桌:新娘出发前要与家人一起吃饭,表示别离,大家要说吉祥话。
请新郎:礼车至女家时,一男童持茶盘恭候新郎,新郎下车后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家。
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好之后,应持捧花给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姐妹或好友应刻意阻扰,经新郎哀求后以九九九元红包礼成交,喻长长久久。
盖头纱:新郎予捧花后,将新娘头纱放下并挽出大厅。
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别,新郎行鞠躬礼即可。
出门: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走,进入礼车。
礼车:应悬挂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著萝卜,意有头有尾。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饰。
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于茶盘给新娘回赠红包礼。
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时,绝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泼水: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将扇子掷至窗外,谓弃坏性子;掷扇后应哭几声,且在礼车后盖竹筛象征繁荣。
迎娶队伍以竹筛为先,青竹连根带叶,竹端系猪肉一片,防邪神白虎。
燃炮: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应燃炮竹。
摸橘子:由拿著两个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轻摸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牵新娘:新娘下礼车时,由男方一福气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入厅。
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故新人应横跨门槛过去。
新娘入厅后要跨过火盆踩碎瓦片。
敬茶:将新娘介绍给家中长辈认识。
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进洞房:以竹筛覆床,桌上置铜镜压惊,新人共同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同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掀开新娘面纱,合饮交杯酒、吃甜汤,象征早生贵子。
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观礼喜宴: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
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於门口端喜糖送客。
吃茶:由男方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
闹洞房
第一招: 如数家珍
结婚当天,新娘衣着单薄,闹洞时,宾客可以想法子让新人互玩划拳游戏, 输一拳即褪去身上衣物或手饰一件,直到---不能再褪了为止。
第二招: 高跟杯酒
怂恿新娘让新郎为了表示对她爱意深深,想法子让他用高跟鞋,连喝三杯。
第三招: 圆桌武士
让新郎新娘拿凳子坐到桌面上,共饮同心酒。
第四招: 爱的苹果
为了表示绵绵情爱,要新娘削苹果喂新郎吃,但苹果皮不准削断,断了的话,罚新娘长吻新郎十分钟。
第五招: 要你好看
要新郎猜新娘新婚之夜的内裤是什么颜色,猜对了,新娘献宝,只要露出一点点,表示答对即可;猜错了,要新郎只着内裤「要求裸体亦可」跑洞房三圈。
第六招: 热情冰块
首先要求新郎将新娘抱起来,接着,好友两三人将事先备好的碎冰块,倒入新郎怀中,然后众人一起拥抱这对新人,让新郎冷得过瘾,跳上跳下,以免圆房时,热情过度。
第七招: 四面埋伏
事先想办法潜入洞房,躲在不易查觉的角落或衣橱,再把预先录好警报鸣笛声响的录音带转到最大声,适时放出,让这对新人吓上一大跳,而躲在各处的暗桩一起窜逃,在洞房里叫闹一阵,再祝新人「早生贵子」。
第八招: 爱情汽球
在床单下放置汽球数粒,请新郎新娘一起躺下,以表示爱情坚贞,共赴落难。
第九招: 巧克旗袍
由女性贵宾把巧克力放进新娘旗袍内「新娘当然是坐着」,再要求新郎如数检取,一粒也少不得,否则要求新郎改用嘴巴逐粒寻回。
第十招: 香酥巧克
由女性好友,用巧克力汁在新娘胸口挤出心形甜蜜液,然后要求新郎当众舔尝,以示心心相印。
第十一招: 洞房上锁
事先把洞房房门锁上,钥匙则藏到某处或某好友身上,再让新郎寻找,每找不到一次,新娘则必须让来宾亲一次,直到找着为止。
第十二招: 错爱结晶
故意放个借来的某家婴儿在床上,以造成短暂的误会。
第十三招: 旧爱重演
要新人当众表演求婚时,最逼真的原始场面。
第十四招: 寻找爱妻
把新娘藏诸某处,再由新郎寻觅,直到找着为止,才准送进洞房。
第十五招: 旧情绵绵
要新人双方各招出过去男女朋友交往的人数、长相、经过,否则不准同眠共枕。
第十六招: 生辰八字
要新郎猜新娘正确的农历出生年月日,答错了做马让新娘骑。
第十七招: 哑口无言
买本号角出版社出版的「看笑话」,用其中的创新谜语考考新人,答不出来,男宾各亲吻新娘一分钟。
第十八招: 比手划脚
出题目「比手划脚」的游戏,考考双方的默契,所出题目愈糗人愈好,譬如:你们都还是处男处女吗?她的三围?你爱我吗?我今天穿红色的,二十点上床,你 今天很漂亮(不用保险套)等等。
第十九招: 爱的黑痣
听说新娘的肚脐眼上方三公分处,有一颗痣,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可不可以请新郎为新娘揭开谜底?
第二十招: 昨日重现
要新人在众人面前重演当年约会情景,包括亲热、搂抱、牵手等动作,直到宾客满意为止。
第廿一招: 七步成诗
以头到脚,身体各部器官为题,由两人轮流成诗或成词,如胸:胸有成竹;主考官为客人,假设客人不满意答案,可要求另一方吻该部位!
第廿二招: 胡椒飞天
预先在花炮里混入胡椒粉,在新郎新娘进洞房时,炮火猛放,后果有得收拾了。
第廿三招: 三围新裁
要新郎手环抱新娘的身裁三围,丝毫不差才过关,任何一围有误,罚新郎正面抱起新娘,口口相连走洞房三圈。
第廿四招: 春泥护花
为了表示新郎对新娘护爱情谊,要新郎当众用大围巾包裹两人,为新娘换上简便家居服,如果有穿戴异常时,新郎即罚酒三杯。
第廿五招: 爱的软糖
要新郎用嘴去衔结婚喜糖(软糖)给新娘吃,一共得吃三十粒,当然,新郎可以帮新娘吃,如果新郎不吃,别的男人也可以代替哩!
第廿六招: 三寸金莲
要新郎猜新娘的脚丫子有几公分长,猜错了,要求新郎穿新状的高跟鞋走洞房三圈。
第廿七招: 弹簧有爱
为了表示新郎孔武有力,将来才能持家,所以要新郎抱新娘入洞房,并且在弹簧床上走五圈,新娘不准掉下,如果新郎体力不继,可由别的男人代劳。
第廿八招: 情歌接唱
准备几首喜气的情歌,由宾客带头唱,再由新郎或新娘接力,唱错或不会唱的到方,新娘罚让男宾客亲一下,新郎罚酒三杯
7、关于黎族的结婚习俗有哪些
黎族民间有定婚、许婚、约婚、重婚、接婚、合婚、对婚和“不落夫家”等八方面的婚事形式。“定婚”,是父母的意愿,双方父母为子女商定婚姻,多是由于子女年龄较小或女大男小。“许婚”,向族外求婚,女子婚价高,并获得对方允许婚配。“约婚”,是男女青年通过社交择偶的婚恋,双方决定婚事,这种婚配在黎族民间占主流。
“重婚”,过去黎族地区的头人,或合亩制地区的亩头,受汉族封建社会的影响,有一夫多妻的现象。
“接婚”,是一桩婚事的继续。黎族婚俗中,有个别的婚姻家庭,由于家庭贫困,弟弟无钱娶妻,或者哥哥病死,家中子女多,需要嫂子管家。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嫂弟双方商量,可以实行“兄逝弟接”的婚配。但这种“接婚”要举行接婚仪式,才能获得社会上的公认,否则会受到众人谴责、耻笑。
“合婚”,即是“招赘”。丈夫死了,寡妇继续留在夫家,把男人招进来,不要男方送婚姻聘礼,只是举行“合婚”仪式,获得社会的公认即可。
“对婚”,是对等的婚配交换。出现于家庭经济生活困难,没有能力举办婚嫁仪式,只有采取男家的姐妹嫁给女家的兄弟,而女家的姐妹嫁给男家的兄弟,不收婚价聘礼的对换婚配。合亩制地区盛行母氏社会的遗风。在重男尊女的道德观念影响下,认为男子是传宗接代的龙子。奉女性为“圣母”、和平的代表,女子出嫁肩负生儿育女的责任。丈夫死了,其妻子不能继承家庭财产,只分享当年的口粮。送丈夫入棺后,由娘家兄弟接回去落户。
8、黎族和苗族人怎么求爱?主要是黎族。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哪位知道吗?
解析:
黎 族 婚 俗
三月三爱情节
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会日子。会场一般设在开阔的橡胶林里,头上绿叶蔽天,脚下撘短簲铺地,幽邃、凉爽、安谧。难怪撊氯龟就成了当地人自由选择配偶而被称为摪榻跀。传说远古时代,聚居于昌化江畔的黎族百姓遭受了一次大洪灾。只有一对恋人坐在大葫芦瓢里幸免于难,漂流到燕窝岭边。三月初三,洪水退去,俩人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儿育女,相濡以沫,辛勤劳作,又渐渐使黎族繁衍发展起来。后人奉他们为祖先,每逢三月三便隆重纪念。节日里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带着糕点、粽子,小伙子们捕鱼,姑娘们做饭烤鱼,然后把祭品供于有天妃和观音化石的岩洞口。拜祭完毕,青年们来到活动会场,进行射箭、爬竿、摔跤、拔河、荡秋千等活动。夜幕降临,岸边燃起堆堆篝火,小伙子们撑开花伞,姑娘们的银饰及贝壳饰物在火光下闪闪烁烁。情歌婉转,舞蹈渐起,由平缓抒情而进入欢乐奔放。有时一对对情人悄悄离开篝火旁, 小伙子把耳铃挂在姑娘耳朵上,把鹿骨做的发钗插在姑娘的发髻上,姑娘把自己亲手精心编织的七彩腰带系于情郎腰间,双方相约明年三月三不见不散。因三月三从其来历和主要活动内容来说,都与婚恋有关,故而也称为爱情节。
“夜游”是黎族青年男女谈情的另外一种独特形式,它与“隆闺”有密切的联系。每当夕阳西下,男青年们便穿戴整齐,跋山涉水到远山别村的“姐妹隆闺”去,通过对歌和吹奏口弓、鼻箫来寻找情人。可以说是真正的自由恋爱。进入“姐妹隆闺”需要有一番才智,首先。男子要以歌叩门,女方若同意他进来,就回应一首歌;若不同意,就丢去一首不开门歌,男子只得另找它枝。待到男子进得门来,还不可随便乱坐,要对唱见面歌和请坐歌才行。坐下后,男子便要开门见山地表明来意,说明是来找情侣还是来求婚的,女子回应是否已有情人。要是进入的“隆闺”里姑娘多,不知哪个姑娘愿投情,男女便要唱试情歌,愿意的姑娘自然就会回应他的。接下来,那种表达爱情的对歌声、口弓声和鼻箫声就会此起彼落,直到情投意合。情投意合后,男方就向女方送银元、铜钱、针、布衫、腰篓、竹笠等等物品,作为同床过夜的礼物。往后相互邀约,夜间常来常往。这种往来关系,有的达一月半年,有的达二三年。当然,也有花谢蒂落的,那就互唱断情分离歌。之后便互不干涉,各自寻找新的情人去。
定亲
如果一对黎家情人恩爱难断,需缔结秦晋之好时,他们便把婚事告诉自己的父母。然后,男方一家的父母兄弟就要选定吉日,请两名媒人试探女方父母对此婚事的态度。媒人穿着漂亮的花桶裙,戴着崭新的精制斗笠,用两条新毛巾包四个最好的槟榔到女方家“查”。然后若女方家长开毛贴吃槟榔,则表示同意,接着双方就要商定放槟榔的时间和价钱。时间多定在农历六月或八月的双日, 象征着成双成对。
放槟榔
槟榔象征做婚姻常绿常新,预示男女双方相亲相爱,和睦美满。黎族称“放槟榔”或“放衣服”。良辰吉日那天,女方家热闹非凡,远近的亲戚还有村里的男女老幼都聚集于女方家等待“吃槟榔”。两名媒人拿出男方准备的物品(一般是600个槟榔,值400元人民币左右,光银一对)在客堂坐好后,女方父母就要开毛贴,吃槟榔。此时参加“吃槟榔”的人都是成双对的,象父母或哥嫂。否则就被认为是不吉利。
媒人分送槟榔时要看辈份。大的给吃,小的只好自己讨着吃。有时小辈想吃槟榔竟把媒人围得水泄不通。吃槟榔时,女方家也只要两名妇女待客(忌寡妇)。桌上只坐四个人。吃饭时讳忌掉筷、碰盘之类事发生。菜类多为双尾鱼 (即尾巴开的鱼),一般不吃肉类。媒人送来的600个槟榔中,有40个是刻上形色多样的花纹,这是专送给父母至亲的。
结婚日
男方筹足资金后,会在农历十二月份,又派两名媒人带着一对鸭、两小坛米酒、八个槟榔往女方家“问日”(问日包括择日、议商品价)。一般情况下,男方交给女方家的彩礼包括400至600元人民币,桶裙两套,戒指一只,百斤以上的猪一头,米酒八坛。女方择定吉日, 多定在龙、牛、马、羊双日。
结婚、鸳鸯圆梦
结婚的前天,男方家派人把上述议价物品交给女方家,第二天晚便算结婚日。
送女、娶妻均在晚上。一到下午男方家便派族内两名女青年带上槟榔、香烟、糖果到女方家迎亲(须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到)。晚上,嫂或 (堂表、嫂)帮新娘梳妆打扮。完毕之后,女方姊妹或者表、堂姐妹簇拥新娘抱头痛哭。哭声象征了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怀,从此姊妹要天各一方。此时,姐夫(或堂,表姐夫)要把新娘往外拉,两方争夺,哭声震天。新娘要一边哭一边托着槟榔盘让亲戚朋友吃槟榔,有两名或四名弟弟(表、堂弟)跟在后面。乐队会敲敲打打迎亲队伍和新娘送到男方家的村庄。 到了以后,新郎伴郎便对弟弟、新娘鞠躬,连行三遍。新娘一踏进门槛, 鞭炮轰响,接着便拜堂(须穿上婚礼专用长筒)。拜堂一般在天亮之前完成后,大家要通宵达旦地闹洞房。天一亮,亲戚朋友便蜂拥而至喝喜酒。上午10点钟左右,新婚夫妻得回娘家, 到女方家问候女方父母,叫“回路”。至此婚礼结束。
苗族婚俗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除此之外,苗族也过汉族的春节等节日。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9、谁有黎族的习俗资料啊?
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步形成了本民首长独有的风俗习惯。 黎族的服饰有别于其他民族,黎族男子一般上身穿无领对胸无纽扣麻衣,腰间前后各挂一块麻织长条布,头上缠红布或黑布,形状有角状和盘状,黎族妇女一般穿对襟或偏襟,直领或圆领上衣,上衣边沿绣花,并缀以贝壳、铜钱、穿珠等饰品,下穿桶裙,头发扎成球形,插以骨簪或银簪。 黎放人民居住的房屋很有特色,一般呈船底形和金字形,建房屋的材料是茅草、木料、竹子、红白藤、山麻等。木料多用优质、坚固耐用的格木。船底形屋又有铺地形和高架形之分,房门开在房屋的两端。铺地形的地板以石头垫高,离地面1尺左右,高架形地板用木桩支撑,离地面6尺,上面住人。 黎族的历法与汉族不一样,有本民族的历法,以12天为一周期每天都以一种动物命名,顺序是:鸡日、狗日、猪日、鼠日、牛日、虫日、兔日、龙日、蛇日、马日、羊日、猴日,周而复始,盛行的节日在:春节、元宵、三月三、端午节、七月十五的鬼节、中秋节、冬节(冬至日)等,其中以春节最为隆重,其次是三月三。
10、谁可以介绍下黎族婚嫁的习俗
黎族婚俗黎族青年的婚恋别具特色,按照黎族习俗,村子里的姑娘长到十六岁,就要搬出父母的住房,单独住在离父母不远的寮房内。寮房多为茅草房,内放一张大床。住进寮房的姑娘便开始了自由恋爱。年轻的小伙子可以随意到寮房与姑娘聊天、玩耍,姑娘喜欢上的小伙子可留宿房中,不喜欢的就让他离开。被姑娘喜欢上的小伙子经寮房的自由恋爱之后,由父母正式上门提亲。提亲时要带上一些姑娘爱穿的衣服和槟榔。槟榔是求婚最重要的礼物,带少了姑娘家会不满意。举行婚礼时,全村人杀猪宰羊在一起庆贺,十分热闹,有伴娘与伴郎对山歌,新婚夫妇在欢歌声中共饮幸福酒,还有"逗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