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当天回门-九游会
1、新婚“回门”是怎么一回事?为何要定在第三天?
“回门”就是新娘要回娘家,代表着自己已经是别人家的姑娘了,同时也代表着自己没有忘本。至于定在第三天只是部分地区的习俗,也有地方是定在第二天的,不过说法都一样。
有些地方认为结婚的第一天,是女方家庭把人交给男方家庭的一个日子,不能算是已经是男方的人了。只有在结过婚的第二天,才算是正式的男方家中的人。为了表示女方就此成为了男方家中的人,所以在结婚后的第一天要住在男方家里。到了新婚第三天,也就是结婚后的第二天,才能够回娘家,以表示自己没有忘记娘家。其实这是一个主次的问题,代表着从此就以男方家庭为主了。
至于那些新婚第二天回娘家的,其实意义与上面相同,区别只在于人们认为结婚的那天女方就算是男方的家人了,所以第二天就得回娘家。
至于为何不是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回娘家,其实意义很明显,就是喻示着娘家的位置仍然非常的重要,除了已经嫁过去的主家,就要属娘家最重要了。
这是由于古代的文化而形成的。古代人非常主动“本”,凡事都讲究不能忘本。更重要的是不能忘了自己的父母。但是又由于古代是以男性为尊的社会,女方只是男方的附庸,所以当女方嫁到男方家里的时候,要以男方的家事为重。男方的家事搞定了后,才是女方自己家里的事。
至于现代,这种“回门”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其背后的意义已经不重要了。或者说“回门”背后的意义已经变了,变成了“传统”、“习俗”这种文化,而不是古代的那种“以男方家为主”的意义。因为现代的社会情况变了,现代的女人已经能够撑起半边天了。
2、新娘结婚回门需要带什么礼物吗,拿什么好呢?
老说法是带四盒礼 ,就是要四样东西 ,先是烟和酒 ,要红色盒包装的喜庆 , 这个是给老丈人的。然后是罐头(橘子的最好)因为有拘子的谐音。最后是糖,代表甜蜜。还有另外要带4根大葱、 2袋粉条,大葱要葱白越多越好的 ,等喝了回门酒,从娘家回来的时候 ,要带回家2根大葱和一袋粉条。
回门装
按照婚俗习俗,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那么新娘穿得服装就是回门装。
回门宴
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女亲家广设华宴,款待新婿,这就是回门宴。
3、新婚“回门”的习俗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定在第三天?
新婚”回门“的习俗主要指的就是在结婚后的第三天就要回到娘家,之所以要定在第三天,主要是因为前两天都要在男方家办理喜事,一直到第三天新人才有时间回到娘家跟父母叙旧。所以说第三天回门也是有讲究的,在男方家的所有事情办理妥当以后,新人的第一件事情的安排就是回门,这也表现了对于女方父母的尊重。回门的意义主要有三点:
因为结婚的时候,双方都是非常忙碌的,要打理的事情都非常的多,因此新娘子跟自己的父母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聊聊天。因此回门就是最好的机会,毕竟把女儿养大了几十年,这个时候嫁给了男方,不管是新娘子还是父母,心里都是舍不得的,所以说在婚礼结束以后,需要有这样的一个时间给新娘和娘家人,慢慢的来适应一下。
其实在结婚的前几天,由于很多礼节都是在走过场,并且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所以说娘家人有很多话还来不及跟自己的女儿以及女婿交代。就这样把自己的女儿交给了对方,娘家人肯定是不会放心的,需要一个时间好好的跟女婿待在一起,然后把自己的女儿郑重的交付给他。只有通过这样正式的过程,娘家人才能够安心。
结婚以后,新娘子就没有太多的机会可以常常回到娘家了,所以说第三天回门,就给了娘家人时间去祝福两对新人。而且在回门的时候,娘家人其实也有很多的礼仪是需要完成的。这也是两家人你成为一家人以后的第一次相处,女婿也成为了自己的半个儿子,所以说对两家人是非常重要的。
4、结婚后回门什么意思回门一般几点去,几点回婆家
回门,其实这个回字代表的就是“回家”的意思,这里的家当然不是新婚之后的家,而是新婚之前的家,也就是新娘的娘家了,所以这里的回门指代的就是回娘家的意思了。实际上,回门指的是新娘在结婚后第一次回娘家去省亲,当然,一般是新郎陪着一起的,这是传统婚礼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一种礼节。
按照约定俗成,大部分新人结婚回门的时间都是结婚后的第三天,不过有的地方也会有一些不同的情况,这个可以根据当地的婚嫁习俗来定。
(4)婚礼当天回门扩展资料:
回门意义
1、告别父母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女儿虽然是自己养的,但是一旦嫁给了别人,就算是离开娘家,成为婆家的人了。而结婚三天回门,就算是新娘正式向自己的父母告别了。
2、感激父母养育之恩
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父母含辛茹苦养大的,现在女儿有了依靠,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自然,也需要带着自己的丈夫一起回门看望娘家父母,感激一下父母的养育之恩。
3、答谢亲朋
结婚三天回门,不仅是一对新人来看望娘家父母的,也是一对新人来答谢亲朋的,一般来说,都需要准备几桌正式的回门宴,宴请一些关系比较好的亲朋好友。
4、回门讨经验
在古代,很多女性出嫁都是比较早的,对于婚姻之事也不是很明白,于是趁着回门之时,像娘家的嫂嫂来讨教一下相关的经验,也让自己婚后生活更加美满。
5、结婚当天可以回娘家吗
结婚当天一般不能回娘家,有不吉利的说法,一般需要在结婚三天后回娘家,称之为回门。回门时需要带着丈夫一起,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结婚回门需要携带大量的礼物,分发给父母和亲朋好友,表示不忘父母的养恩情。结婚当天一般不能回娘家结婚当天一般不能回娘家,需要在婆家度过,结婚当天回娘家有不吉利的说法。一般在结婚后三天左右需要回娘家,称之为回门。回门时需要带着丈夫一起,并且不在娘家过夜。
结婚回门是从古代延续至今的传统,古时候结婚女方父母不能去男方家,因此一般不认识男方,女儿带丈夫回门有将女婿带给父母看的意思,也能向父母表达女婿的感恩。
结婚回门时需要携带大量的礼物,给女方的父母和亲朋好友,表达女儿婚后也不会忘记父母的养育恩情。回门时准备的礼物一般时双份,有成双成对的意思,也能向父母表达男方家的富足。
6、结婚回门有什么讲究 新娘回门有什么注意事项
回门又称“归宁”,亦即“回娘家”。回门禁忌也多是关于新妇的禁忌,不过是指新妇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项。
河南一带,除了上文提到的正月十五禁忌回娘家看灯以外,还忌祭灶,正月初一回娘家。因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不叫闺女回娘家。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阖家团圆,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日,恐媳妇回娘家举家不团圆。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顾到婚姻双方的团圆喜庆。鹿邑县有“正月十六请(闺女),二月二送,一辈子不生病”的俗语。
浙江等地,旧时忌新妇在冬至节回门。否则以为将克死其夫家家长。俗谚云:“娘屋住个冬,夫家去个公。”江苏也有此俗。不过,理由不同,谓如冬至在娘家过,则娘家家道将因之而衰落。
陕北一带有六月六回娘家的习俗,传说是为了联络姻亲间的感情,届时娘家要请闺女、女婿回门团聚。河南也有此俗,不过,是与收麦打场的季节相联系的。俗谣云:“收了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看娘。要是闺女不把娘来看,不死公公就死婆母娘。”
回门时日的禁忌,是要让新妇遵守往来之序,不该回门时一定不能回门,否则会有凶事发生;该回门时,一定要回门,否则,也会有凶事发生。一般结婚三日时,新郎新娘要回门看望二老,但是当晚必须在日落前返回夫家,因为新婚不能空新房。河南林县一带,新妇三天回门时要顺着迎亲的那条道走,所谓“三天不走两条路”。彝族新妇回门时忌在路上与新郎交谈,两人像陌生的路人一样。这与其不落夫家习俗有关。汉族回门时小两口总是亲亲热热,有说有笑的。民间有“回娘家”的小调流行。新婚夫妇回门带的礼物,都是成双成对的,忌单数。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有些新妇,受迷信思想影响,直到一百二十天(四个月)后才能归宁,还有的要三年以后才能回家。浙江一些地方有女子命犯所谓“破娘家”的,这样的女子,不可在家中上轿,出嫁时由男家接女出门,女穿破衣,扮作讨饭模样,在庙宇中换装上轿,谓之“借嫁”,女家父母亲属必须避匿,一切由夫家照应。婚后一百二十天,才可归宁。否则,娘家定会破败或遭受不幸。还有所谓命犯“离窠”(夫妻离散)及“回头禄”(遭天火)的,都要在四个月后,甚至三年后才能回家。
一般新婚满一个月之后,姻亲间便可自由往来。回门时,新娘可住在娘家。住的天数颇有讲究。河南一些地区有几日去的住几天的习俗。俗语云:“八对八,两头发”,“九对九,两头有”。就是说初八日归宁的就可在娘家住八天,初九日归宁的就可在娘家住九天。这样,最多的时日是住个对月。如果是按这样住的,对男、女两家都是吉利的,否则便不好。不过,也有忌住八天之说,所谓:“住七不住八,住八穷娘家。”这一禁忌的形成一般是出于嫁出去的闺女不易在娘家多住的思想考虑。其中有感情的限制、道义的制约,也有经济的压力和生产的需求,是多种因素促成了这一习俗的约定。
如果新郎和新娘一起回娘家,那么,他们在娘家的住宿也有不同的禁忌。在汉族和满族中都有新婚夫妇回娘家忌同房的习俗。满族准许姑爷住在西炕,别的客人一律不许住在西炕。但姑娘和姑爷是不能住在一起的,据说新婚夫妇在娘家同房会使娘家家道衰落。这也是性行为不洁、会亵渎神明的观念导致的。民间常以为,男女间的事,女方总是吃亏的。出于这种考虑,女家心理方面总有一点受压抑的感觉。再说,娘家、婆家不归一个血统,怎么能在娘家室内为婆家提供传宗接代的场所呢?假如真的是在娘家怀了孕的,岂不将娘家的“人势”、“财势”带到婆家去了吗?娘家一定会因此而衰落的。所以是绝对禁忌小两口儿在娘家同房的,这是这一风俗下的思想观念。但是,同是在汉族,也有许多地方是不忌讳新婚夫妇在娘家同床共枕的。有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俗还会并存于同一县境之内,例如在河南林县这两种风俗就同时存在。
新妇回门后,身份已经变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时常“防着她”。鄂伦春族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禁忌刷锅。否则,娘家的财运会被她刷跑的。河南修武县也有类似的禁忌。当地民间忌讳出门的姑娘摸、拿娘家的勺和火柱。说是“摸勺不死公公,死婆婆”,“拿火柱不死公公,死女婿”。还忌讳拿娘家的刀、剪,禁忌逮娘家的狗等等。说是:“恐怕日后割断娘家的关系,咬断路。”总之是生尽百法,防止出嫁的姑娘再动用或者拿走娘家的东西,如果出嫁后再拿娘家的东西,并且因此而发生了口角、争执,那势必会影响男女两家的关系的,但是,严加防范毕竟不是好办法,怎么才能让她自觉地不拿呢?于是就用“死公公”、“死女婿”的咒语来吓唬她,以警戒之。
新妇归宁,忌把在婆家遇到的不顺心事一一说给娘家人听,又忌回到婆家,再把娘家的事不分轻重地都倒给婆家人听。这样“学舌”的结果常常会引起事端,影响男女两家的关系,新妇也会落一个“饶舌婆”的名声。因而俗间有“会当媳妇两头瞒,不会当媳妇两头传”的谚语。这在新妇处理男女两家关系方面也确实是很有实用价值的经验。
7、结婚回门带什么东西 烟酒茶叶和特产
结婚回门也是婚礼的一部分,回门的礼节也是少不了的,新人需要带一些礼品回去,毕竟两手空空也不像样子。回门要带的东西虽然很多地方有一些风俗限定,但现在不少人已不太在意了,大家都会选一些常见的礼物带回去孝敬父母,有的更注重礼品的实用性了。
烟酒
结婚回门时一般需要新人携带烟酒,烟酒是不会出错的礼品之一,可以给新娘的父母带来好印象。注意烟酒的档次需要在中高档次,以便在回门当天招待女方家的客人,能使新人较有面子。有些家庭的父母可能都不抽烟,但是可以捎带一点名贵的烟。按照不同地方的习俗,赠送香烟只是一种心意的表现,所以不要觉得不抽烟就不买,这会让岳父岳母觉得不礼貌。
酒的话一般选择白酒就好。
特产
若是新娘嫁的地方较远,则可以在回门当天携带男方家乡的特产,可以将男方家乡的文化带往女方家中,具有纪念意义。注意特产最好女方亲戚每家都给,以便给女方家人带来好印象。可以带一些男方家的土特产,可能会更深得岳父岳母的心。
茶叶
如果妻子家没人喝酒,那就带上一些好茶,比如:西湖、龙井、铁观音都可以,中国很注重茶文化,送礼送茶也是一种比较高的礼仪,所以回门礼品选茶叶也显得男方比较懂礼节。
风俗礼品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结婚习俗,因此回门需要带的东西也不一样。新人可以询问一下家中的长辈,看看回门有哪些讲究。比如部分地区有这样的回门习俗,新人回门需要带上猪肉、鱼肉、大葱等礼品。
节日礼品
如果回门的时候刚刚好碰上节日,你就得带礼节性礼物,比如:中秋节送中秋月饼、端午节送粽子等。
8、回门是结婚的第几天
结婚回门的时间各地不一,古时是结婚第三日、第六日或七、八、九日,也有满月回门省亲的。春秋时期就有回门之俗,后代沿袭至今。由于“回门”是新婚夫妇一块回门,故称“双回门”,取成双成对的吉祥意。
一般来讲,都讲究的是三天回门。这三天回门的算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算上结婚那一天,从结婚当天开始往后数两天就是回门时间; 第二种算法是不算结婚那一天,从结婚当天往后数三天就是回门时间。现在大多数地方都采用的是第一种计算方法,也就是说算上结婚当天,往后数两天就是新人们回门的日子。
回门的相关礼节:
新人们在回门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穿搭。男士最好就穿西服,女士最好就穿礼服等。如果是日常的服装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日常服装的严肃性和得体性,最好能够穿着稍微正式一些,给予女方家亲朋好友最大的尊重。 婚后回门时,新郎新娘都应像参加婚礼那样认真修饰、打扮,保持婚礼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如女方需要隆重举办回门宴,新郎新娘应精心挑选回门礼服。
回门时,旧俗规定新娘走在前面,返回男家时,新郎走在前面。因为这次回门是女儿新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有的又称“走头趟”。在“双回门”后,一般不准在岳家过宿,必须当日返回男家,因为旧时有新婚一个月内不空房的风俗。
9、结婚回门有什么讲究?
时间,服装和礼物都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