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会 » 婚礼婚庆 » 蒙古婚礼服饰图片

蒙古婚礼服饰图片-九游会

发布时间: 2022-09-24 12:17:02

1、蒙古族的服饰饮食民居

一、蒙古族的服饰  

蒙古族的服饰是受蒙古草原生活环境决定的。服饰中,长袍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服饰,袍子肥大,不开叉。  

过去牧区的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以绸缎﹑棉布做衣面的;夏季通常穿布类;颜色通常爱用红、黄、深蓝色。冬季牧人放牧时可以暖身御寒,夏季可以防止蚊虫叮咬。他们还喜欢用红绿色绸缎作腰带,并佩挂吃肉用的刀子,有的还挂着火镰﹑鼻烟盒等。  

二、蒙古族的饮食  

蒙古族饮食受其经济生产类型制约。牧区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以粮食、蔬菜为辅。奶品有奶豆腐、奶疙瘩、奶干、奶酪、奶油、酸奶等。早晨吃炒米喝奶茶,茶中加上酥油和少许青盐,味道鲜美可口。中午和晚上多喜吃牛、羊肉。砖茶是牧民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煮好后少加些鲜奶。  

三、蒙古族的民居  

蒙古族居住也与其生产方式相适应。圆形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传统的居住工具,具有便于搬运、易于拆搭、抵抗风寒等特点,适于游牧生活。  

蒙古包高七、八尺,直径丈余,以圆形围壁“哈那”和伞形顶架“窝尼”组成。周围和顶上覆以厚毡,用毛绳从四面缚起来。包顶中央有天井,用于通风与吸收阳光。部分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使用土木结构的蒙古包,外形大体与毡包相同。  

如今随着蒙古族游牧习俗向定点放牧或舍饲半舍饲转变,蒙古族人民几乎完全定居在砖瓦房或楼房里。只有在旅游区才能见到传统意义上的蒙古包了。 

(1)蒙古婚礼服饰图片扩展资料  

蒙古族的历史发展:  

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涅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向外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从此,中国北方地区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组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  

凡是这个国家统辖的漠南、漠北地区,概称为蒙古地区,此地区各个部落的居民,统称为蒙古人。蒙古族这时从辽、金时期(916~1234)被统治的民族成为统治民族。  

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横跨欧亚的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四大汗国。在西征的同时,又挥师南下。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余年征战,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  

2、蒙古族有哪些习俗?

蒙古族主要生活习俗如下:

1.蒙古包为蒙古民族的传统住房。蒙古民族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蒙古族的饮食有粮食、奶食、和肉食。蒙古族不吃青牛肉。

2.蒙古族最大的传统的节日性群众集会为“那达慕”,蒙古语意为娱乐、游艺,起源于13世纪初。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马奶节、那达慕大会和新年(也称白月)。

3.很多蒙古族牧民酷爱钻花烟锅(烟斗),曾有“一个烟锅换一只羊”之说。用五种金属原料钻成花﹑鸟﹑鱼﹑兽等花纹图案的烟锅,再配上红玛瑙烟嘴和檀香木烟杆,不仅实用,还是十分精美的工艺品。

4.新中国成立前,蒙古族地区曾有过很多落后的婚姻习俗,如贵族一夫多妻﹑包办婚姻﹑结婚前要由喇嘛念经或求神问卦﹑重聘礼﹑抢婚、收继婚习俗等风俗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都是自由恋爱,自主择偶,绝大多数家长接受和同意孩子的选择,父母前往女方家“征得同意”只是一种必要的程序。那些落后婚俗大部被废除。

5.新中国成立前,蒙古族的丧葬一般有火葬﹑土葬和野葬(也称天葬)。西部牧区常见的是野葬。人死后将尸体放在木轮车上拉着跑,直到掉下来为止。尸体置于荒野,被狼或野鹰吃掉,死者的灵魂即可以升天堂。

七天后,如果死者的尸体还在,被认为是不吉祥的,必须继续请喇嘛念经﹑向喇嘛布施,替死者祈祷消灾。

火葬主要是上层喇嘛,土葬则多为王公贵族以及农区或半农牧区的蒙古人。新中国成立后,蒙古族野葬形式消失,完全改用土葬和火葬,其丧葬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自己家族的习惯。

(2)蒙古婚礼服饰图片扩展资料:

蒙古族一向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河套地区流传有这样一句话:“河套的民歌牛毛多,唱了三年,唱了一支牛耳朵。”反映了内蒙古民歌之多。蒙古民歌可分为长短调两种体裁,蒙古民歌充分反映出蒙古族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听了使人有置身蒙古草原之感。

“好力宝”是内蒙古民间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有固定的曲调,唱词是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深受群众欢迎。另外还有“玛哈塔勒(赞词)”﹑“于热勒(祝词)”﹑“岱日勒其(对口唱)”﹑神话﹑童话、传说﹑说书等内容和形式。

马头琴是蒙古人民最喜爱的民族乐器,因琴杆上端雕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最早的马头琴称为“奚琴”或“胡琴”,起源于东胡的“奚”(即库莫奚),清末称作“潮尔”。演奏形式多半是独奏,或是自拉自唱。马头琴拉出来的声音辽阔低沉,悠扬动听,仿佛把人们带进茫茫无边的草原。

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舞蹈有马刀舞﹑筷子﹑安代﹑驯马手、小青马等。通过草原马上生活提炼而成的马舞,造型挺拔豪迈,步伐洒脱轻盈,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腾跳之间,都使人感到骏马的纵越和蒙古人民剽悍﹑勇敢的性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3、求助!!蒙古族婚礼服装(衣服.帽子 靴子)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ɹ��·�&z=0

4、中国古代女子婚礼服饰

1、周朝婚服—纯衣纁袡

周朝的婚礼端正庄重,不像后世那样吹唢呐打鼓一片喜庆,整个过程都是在严肃的氛围中进行,因此,周朝的喜服也采用了代表庄重的黑色,让人觉得肃穆起敬,不可儿戏。

新娘服饰】 正婚礼的时候,穿玄色纯衣纁袡礼服,拜见公婆时则宵衣。

2、秦汉朝婚服—遵循周礼

在唐代以前,人们结婚时都是按周制婚礼男女都穿黑色,尤其是秦汉时期,以黑色为尊,因此在成亲这样严肃的日子里也必然是身穿玄黑婚服。

在秦汉时皇太后、太后、公卿夫人等的婚礼服形式采用深衣制。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接,当时男女服用极为普遍。禅衣内有中衣、深衣,其形无大区别,只是袖形有变化,都属于单层布帛衣裳。汉代曾采用12种色彩的丝绸设计出不同身分的人穿用的婚礼袍服。

3、唐朝婚服—钗钿礼衣,红男绿女

从唐朝开始,不再以黑色为尊,这时的婚服融合了周制婚礼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闹喜庆,颜色为红男绿女,样式是钗钿礼衣,即新娘身穿大袖衫长裙,披帛,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

4、宋朝婚服—承接唐制

宋朝的婚服基本上是承接唐朝,但也有稍许不同,三舍生及品官子孙可假穿九品幞头公服,其余庶民新郎身穿皂色圆领衫、两个角往上折而后交叉固定的幞头(自然是黑色),新娘自然是冠子、霞帔、大袖衫,颜色是青色。

5、元朝婚服—蒙古民族特色

元朝是蒙古王朝,因此其服饰自然也是典型的蒙古款式。他们的服饰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且窄,腰间设有许多衣褶,这样的设计方便骑射。

相对于“质孙服”,元代的贵族妇女们穿的服饰则显得麻烦许多,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头戴一顶高高长长的帽子。元朝的嫁衣也跟其服饰没有多大差异,仍带有浓厚的蒙古服饰特点。

6、明制婚服—凤冠霞帔、九品官服

明朝的婚服就是我们常见的凤冠霞披和状元服。

士婚,若穿深衣,妇则对应地服真红褙子、红罗裙,假鬓花钿;按与婿相同的品级佩戴相应凤冠霞帔或花钗,真红大袖衣或圆领女蟒服、大红褶裙,新娘加红盖头,或垂丝穗遮面,或纸扇遮面,穿绣花鞋象征吉祥。

女子以用丝、缎制造的褂(上装)裙(下裳)为主礼服。用白金线、黄金线及珠石等绣成代表龙凤呈祥的龙凤和鸳鸯图案。

7、清朝婚服—旗袍样板

清朝的嫁衣也沿袭了明朝的凤冠霞帔,虽然也是以红色为主,但是婚服的款式则是以旗袍为模板。

(4)蒙古婚礼服饰图片扩展资料:

婚嫁礼仪

中国传统婚礼讲究六礼,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礼,婚礼的步骤也是由这六礼拓展的,中国古代讲究礼节,在婚礼中也有着许多的繁文缛节,但是每一部都是充满了对新人的祝福。

中国古代的婚礼文化也是中华历史上精彩的一笔,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婚礼当天的每一项礼仪都是为亲朋好友,家人父母满满嘱咐的一天。

5、蒙古族服饰介绍简介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拓展资料:

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远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用植物的叶子将自己修饰一番,后来又取用打猎的兽皮做衣服。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岩画上,已经看出蒙古高原的古人类在腰间围着一条短短的兽皮裙,头上插着长长的羽毛,有的臀部还有尾饰。

而且已经有了大量粗拙的石环、骨饰等物品,说明在很早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就有审美意向和审美追求了。据考古资料证明,蒙古族的服饰与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是一脉相承。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食畜肉”、穿“皮毡裘”的匈奴妇女的头饰与察哈尔妇女的头饰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饰文化,又传给了鲜卑、柔然、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当然也传给了蒙古族。而这些民族服饰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适应高原气候而产生。

蒙古族的服饰具有自己的审美特征,蒙古族特别地偏爱鲜艳、光亮的颜色,这些色彩都使人感到色调明朗、身心欢娱。蒙古族又崇尚白色、天蓝色这样一些纯净、明快的色彩。蓝天白云,绿草红衣,一种天然的和谐。

另外,从蒙古民族服饰的款式看,褒衣博带,即能体现人体的曲线美,又能体现蒙古牧人宽厚大度、粗犷坦荡的性格。

蒙古族居住于蒙古高原,气候寒冷又加之以游牧为主,马上活动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其服饰必须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而且又便于骑乘,长袍、坎肩、皮帽皮靴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首选服饰。《黑鞑事略》载:“其服右衽,道服领,少数为方领,以毡、皮、革、帛制作,衣肥大,长拖地,冬服二裘,一裘毛向内,一裘毛向外,男女样式相似”。

这种服式,后稍经改革,沿用至今,牧区男女均穿用。分夹、棉、皮3种。冬以羊裘为里,多用绸、缎、布作面,夏穿布、绸、缎、绢等料。一般用红、黄、紫、深蓝色。袖长窄,下摆不开叉,衣襟及下摆多用绒布镶边,边宽约6~9厘米。穿着时稍向上提,以红、紫等色绸缎带紧束腰部,两端飘挂腰间。 

蒙古民族服饰,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上古到蒙古汗国,从元、明、清至今,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蒙古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断吸收兄弟民族服饰之精华,逐步完善和丰富自己传统服饰的种类、款式风格、面料色彩、缝制工艺等方面,创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

6、或许大家都知道蒙古族的哈达,但你知道哈达有几种颜色,分别代表什么么?

蒙古族的哈达是有五种颜色的。最常见的是白色,还有红色、绿色、黄色和蓝色。
在蒙古人的生活当中,分别代表着,这世界上五种自然界中不同的世物,与中原道家的五行之说中的,金、木、水、火、土有些相似。每种颜色有着不同的意义,而且出现在五种不同的场合。

白颜色代表白云、晨雾和清澈见底的泉水、湖水。意义是纯洁,也有开始之意。蒙古人把正月称之为“查干萨日”,“查干”即是白色的意思,“萨日”即是月的意思,因为正月是每年的开始,也是新的一年,万物复苏的开始,所以蒙古人把正月称之为白月(查干萨日)。
白色哈达很多种场合都会出现,也是最常见和常用的一种哈达,一般初次相识,以后也不一定会再见面,都会用到白色哈达。主人表达一种纯洁的友谊,真挚的祝福,也是友谊开始之意。(不过早就熟悉的旧友见面,也会常用到)

红颜色代表火,意义是福气、兴旺、发达、富贵、热情。
最常见场合有,农历腊月二十三,汉民族的小年,蒙古族当天是“祭火节”,节日当天三三两两的蒙古家庭会聚在一起,点起篝火,围着篝火说一些祈福的祝词,同时向火中投入奶食、奶酒和肉食等祭品,也会在篝火点燃之前,在篝火上系上红色的哈达。还有蒙古族的很多贡品和菜肴都伴随着红色哈达,比如说,最常见的蒙餐中的,肴中之尊-“烤全羊”的头上都会搭上一条红色哈达(或扎成花团),还有在记载当中,生活中不常见到的扎玛宴当中,烤全牛也同样伴随着红颜色的哈达出现,用以祈福。

绿色代表这世界上所有的花、草、树木,所有绿色的植被和江、河、湖。意义是生命力、繁衍、延续。
主要出现的场合是祭祀活动中。蒙古族每当冬季过去,六七月份草原水草开始复苏的时候,在草原上都要举行祭祀敖包的活动,请来佛爷、喇嘛,通过敖包向“长生天”祈求保佑,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草原上水草丰美,牧民的牛羊肥壮。在祭祀敖包的时候绿颜色的哈达就会常常出现。
著名的草原盛会“那达慕”也是由此而来,平时分散在各自草场生活的牧民,祭祀敖包时都会聚集到灵验的敖包,前来祭祀,祭祀活动也变成了草原上难得的盛大聚会,祭祀完毕后大家会在一起互相切磋技艺,骑马、射箭、摔跤,著名的蒙古族体育三项,同时也是草原上文化、物资交流的重要盛会。
黄颜色代表大地、高山、石头。意义是虔诚、厚重、永恒,也有权力、法力和高度、地位的意义。
经常出现的场合,像活佛、喇嘛、黄金贵族用到的比较多。蒙古族自己的宗教信仰最初是“萨满教”,也是很多草原游牧民族的最早宗教,可随着时间的变迁,文化的交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信仰的宗教的蒙古族人,大都改信“密宗”(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去拜见活佛时,大多都会使用黄颜色的哈达。还有蒙古族家中供奉的佛龛,一般都用到黄颜色的哈达。佛爷法冠(帽子)和衣物很多都是黄颜色的。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会见到各种蒙古人的图片和资料,大家会发现各种颜色的蒙古族服饰,但纯粹黄颜色的几乎是看不到的。因为只有像活佛那样有法力,或像黄金贵族、皇族这样有权力和地位高度的人才能穿着纯粹黄颜色服饰。

蓝颜色代表天,也就是“长生天”。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是崇尚自然,信奉“长生天”的民族,“长生天”是蒙古语“宝日亨腾格里”的翻译。但“长生天”这三个字,代替不了“宝日亨腾格里”在每个信奉“宝日亨腾格里”的蒙古族人心里的那种地和意义。如果一定要把“宝日亨腾格里”用汉语翻译,我只能说:“宝日亨腾格里”是永远不死不灭的苍天,它在众神的最上面,和我们每个人的呼吸、劳作都息息相关,它掌管着世上的一切。不知道我这样解释,能不能让大家明白,“宝日亨腾格里”在每个蒙古人心中的那种地位和崇敬。蓝颜色的哈达是“宝日亨腾格里”的颜色,也就是天的颜色,当然也代表着天,意义是崇高、尊贵、至尊。
一般只有在非常重要的节日、祭祀活动中用到,或主人家中有重要的事宜,比如给父母、长辈祝福过寿等。还有就是家中来了在主人心中,无比非常重要的朋友、客人、亲人,主人若是想要表示对来宾格外崇高的都敬意和殷切的欢迎之情,才会准备蓝颜色的哈达。也不是说在这种场合献白颜色的哈达就表示客人不尊贵,只是按照主人的实地条件,因人而异,各有不同。
以上所说的,出现场合一说,不代表所有人,因为,现在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原因,好多人也不一定在什么场合都用特定颜色的哈达,看个人喜好了!

7、蒙古族的服饰风俗

一、蒙古族的服饰

蒙古族的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蒙古族喜欢戴帽和佩挂首饰,民族服饰中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

蒙古族人平时穿布料衣服,节日或喜庆日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内蒙古、新疆牧区,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男子帽子的颜色多为蓝、黑褐色,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二、蒙古族的风俗

蒙古族的民族节日有白月节、鲁班节、燃灯节、那达慕。其中,那达慕在每年夏秋之交举行,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蒙古人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蒙古人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

(7)蒙古婚礼服饰图片扩展资料

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族源自居住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的东胡族系。北宋时,蒙古高原上的居民突厥系民族逐渐衰落,居住于今大兴安岭地区的室韦部落(包括成吉思汗祖先的蒙兀室韦诸部)开始西迁至蒙古高原,室韦诸部在突厥语中称作鞑靼,蒙兀室韦诸部称黑鞑靼。

契丹人征服室韦诸部后,黑鞑靼自称尼伦部。12世纪初,合不勒汗(铁木真曾祖)统一尼伦各部,号其部落为“蒙古”。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漠北各部落,蒙古一词成为各部的共同名称。


8、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1、祝寿习俗

祝寿是蒙古族人民为老人举行的一个礼仪庆典。蒙古民族的祝寿礼和过本历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举行的。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时才祝寿。

2、婚宴礼节

举行婚礼的前一天,男方要举行“祝福新房仪式”,而女方要举行“姑娘宴”。男方在婚礼前一天举行的宴席,主要是设宴招待聘来的迎亲这代表和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并举行祝福新房仪式。

3、葬礼习俗

喇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后出现的一种葬式。为王公贵族、大喇嘛、官吏等人所采用。普通人死后,多数不实行火葬,只有患传染病或产妇死后,才进行火葬。火葬法是:人死后,脱去旧衣,换上新装,或用白绸缎裹其身,将尸体盘坐装入3尺方形木制小轿里,封好轿盖。

(8)蒙古婚礼服饰图片扩展资料:

蒙古族的文化活动:

1、蒙古族一向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河套地区流传有这样一句话:“河套的民歌牛毛多,唱了三年,唱了一支牛耳朵。”反映了内蒙古民歌之多。蒙古民歌可分为长短调两种体裁,蒙古民歌充分反映出蒙古族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听了使人有置身蒙古草原之感。

2、马头琴是蒙古人民最喜爱的民族乐器,因琴杆上端雕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最早的马头琴称为“奚琴”或“胡琴”,起源于东胡的“奚”(即库莫奚),清末称作“潮尔”。演奏形式多半是独奏,或是自拉自唱。马头琴拉出来的声音辽阔低沉,悠扬动听,仿佛把人们带进茫茫无边的草原。

3、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舞蹈有马刀舞﹑筷子﹑安代﹑驯马手、小青马等。通过草原马上生活提炼而成的马舞,造型挺拔豪迈,步伐洒脱轻盈,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腾跳之间,都使人感到骏马的纵越和蒙古人民剽悍﹑勇敢的性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9、东亚新娘传统嫁衣各具特色体现不同文化

东亚新娘传统嫁衣各具特色体现不同文化

东亚新娘传统嫁衣各具特色体现不同文化,要怎样搭配才能更吸引异性关注,有时候我们不能够改变自己的身材,女人三分人才七分打扮也能得到更好的爱情哦,撞色也是很不错的一种选择,接下来为你介绍东亚新娘传统嫁衣各具特色体现不同文化技巧。

东亚新娘传统嫁衣各具特色体现不同文化1

一、传统嫁衣

传统嫁衣是喜庆的红色新娘嫁衣,最具特色的就属红盖头了。传统的红盖头是由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制成。对于盖头这种婚俗,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说盖头是为了遮羞;而另一种说法是说源自于古代的掠夺婚,表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二、蒙古传统嫁衣

蒙古的婚礼上很注重婚礼服装的颜色搭配。蒙古族在色彩上是个沿白的民族。白色被认为是最神圣、最崇高的颜色,是蒙古婚礼中最常见的袍子的颜色。腰带也是蒙古族婚礼服饰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婚礼中新娘多以颜色鲜艳的腰带为主,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另外,婚礼中新娘还要穿上新的皮靴以表示对婚礼的重视。

三、韩国传统嫁衣

韩国和朝鲜的传统婚礼大致相同。婚礼上新娘一般会穿着比日常韩服更加浓艳华丽的韩服,日本是纯净的单色。韩剧盛行的今日相信大家对韩国婚礼并不陌生。除了新娘那繁复沉重的头饰外,也许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属新娘脸上的两个红点了。这两个红点不仅有抵抗邪灵的意思,还有祈福的含义。

四、日本传统嫁衣

日本传统嫁衣是纯洁的白色,名为白无垢,象征新娘的纯洁,它喻意新娘的个性也变成白纸一张,在娘家时的坏习惯以完全抹去,等待去学习夫家的一切家风习俗,如一张等待再染色的纸张一般。更深一层也寓意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能再回头。新娘头上的绵帽子;是作防寒用的衣物,喻意就像西方婚纱的头纱一样,由神前式开始至完结时用来遮蔽新娘的面貌,只让新郎看见。

东亚新娘传统嫁衣各具特色体现不同文化2

一件漂亮的婚纱礼服更需要一个出彩的新娘来展现她所蕴含的无限风情和无限魅力,在下面这件现代时尚的惊艳造型中,身穿特殊设计婚纱礼服的新娘,就宛若从油画中走出的绝美佳人,每一个瞬间都挥洒出难以言喻的迷人风情。

1、颜色

西方以白色为主,但东方传统礼服多以红色为主,还有一些其它的颜色,比如粉紫色。这些都是举行婚礼时比较常用的。

2、布料

(1) 缎布:质地比较厚,由于受到地心引力的关系,所以有重感,给人的.感觉非常实在, 有线条感,保暖感,适合高挑、丰满型穿。

(2) 珍珠纱:发亮,呈观七彩色,感觉轻柔飘逸,适合活泼,娇小,公主型新娘。

(3) 绒布:比较有线条,给人一种高贵,神秘,保暖的感觉。

(4) 蕾丝布花边:有一片一片的,有整块的,分立体面和平面。

3、 领口的变化

(1) 桃形领:适合于脖子短,脸比较胖,丰满型身体的女孩子。

(2) v字型领:适当于脖子短,修长线条的女孩子。

(3) 圆高领:适当于脖子长,瘦的女孩子,再加上宽的项链加以修饰。

(4) 一字领:对于比较胖的人,饰品不能太豪华,用细长的项链可以加深饱满度。

(5) 方型领:适用于身材,脸型最标准的。

(6) 公主领:适用于瓜子脸的女孩子。

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婚纱礼服?

选购婚纱礼服,订做新娘婚纱前,根据新娘身材的不同,新娘婚纱礼服款式的范围也不同,你应该先喜爱的婚纱礼服的图片,并做好记号,标出你喜欢的款式、板型、领口和腰线等细节内容。当你与婚纱顾问或设计师交流时,记得带上这些图片,这样可以更加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另外,还应根据新娘身材选择婚纱款式,以下是针对5种典型新娘身材给出的婚纱礼服挑选建议。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