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庆礼仪照片-九游会
1、婚礼的礼仪,常识
符合国家婚姻法规定,履行法定手续,便可结婚。结婚,它标志着一个人进入建立家庭、面对新的人生的重要阶段。婚礼在人的一生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大礼,人们特别重视这一礼仪。一般说来,当代婚礼大致经过订婚、结婚、回门等几个阶段,礼仪方面有很多讲究。
青年男女处对象,一般都是先由“介绍人”给“介绍对象”,然后再进入“处”的阶段。“介绍人”(也有称“红娘”或“媒人”的),来往于男女两家或双方之间,相互介绍对方情况,进行“提亲”。男婚女嫁要经媒人介绍,这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被认为是明媒正娶的一种传统婚俗。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明媒正娶的传统婚俗已从根本上受到了冲击。但由于男女双方不认识、不了解,经介绍人给“介绍对象”,这种情况今天仍比较普遍。双方是同学、同事或同乡,互相熟悉,早已了解,并有一定感情,自由恋爱,自己“处朋友”、“处对象”的情况,正日趋增多。也有因性格缅甸,心里有意,不好意思开口,特意请人从中给“搭桥”,穿针引线的,这在社会上也为数不少。还有通过电视、报纸进行征婚的,或通过中介机构“婚姻介绍所”介绍的,目前尚属新生事物。
青年男女处对象,除自由恋爱的以外,一般都由双方父母、直近亲友出面帮助相看,俗称“见面”、“相亲”。基本同意后,开始约会、相处。双方一“处”上,便开始接触婚礼礼仪方面的问题。
结婚礼仪
男女双方经过恋爱,感情成熟以后,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双方同意结婚的,经过政府指定的医疗卫生部门进行身体检查,合格后便可以到政府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书,然后举行婚礼。举行婚礼,俗称“办喜事”,这是婚礼仪式中最为隆重、最有讲究的。尽管政府一再提倡节俭,但往往都要大操大办。
确定婚期
传统礼俗是由男方找人“看日子”,选择“良辰吉日”,确定婚期,再直接或由介绍人通知女方。结婚日子一经确定,一般不轻易改动。改动认为对男方父母不好。现在婚期往往由双方共同确定。婚期一般选在节假日,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即喜庆,有纪念意义,又因放假有时间;选公历和农历都逢双的日子的比较多,意在成对成双;也有取谐音图吉利,选“六六”(六六大顺)、“八八”(发发)、“九九”(天长地久)、“五.一七”(我要妻)、“五.二七”(我爱妻)、“九.一七”(就要妻)、“九.二七”(就爱妻)的;由于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个别也有找人专门择日子的。
订婚礼仪
对象处到一定程度,男女双方都同意选对方做终身伴侣,一般都要“订婚”。这时,介绍人沟通双方情况,商定好给女方的聘礼(主要是衣物和钱)。订婚时往往是男方在长辈陪同下,携带双方事先商定好的聘礼到女方家去,这种情况也叫“串门儿”。“串门儿”也叫“过彩礼”或“过财礼”。
民间普遍都比较看重“串门儿”。“串门儿”时,女方亲友长辈都到场,还摆上几桌酒席。“过彩礼”后,男方对这顿酒席要赏“厨钱”。解放后,订婚仪式一度从简。有的男女双方同意终身为伴,照张订婚像,相互交换一下纪念品。有的男方将女方及家长和介绍人请到家中,设宴款待,饭后向女方赠送礼品及钱物。
现在,订婚过程又渐被看重,而且,有的是男女两家分别举办订婚仪式。串门儿时主要是男方给女方过彩礼,此外,双方一般还要给对方买套高档衣服和高档鞋,男方给女方“三金”,即金戒子、金耳环、金项链,男方老人根据自己的条件,还要给未来的“儿媳”“99”元或“999”元作为“见面礼”,意在未来的“儿媳”是百里挑一或千里挑一,又取其谐音九九十成,表达老人的美好愿望。现在又兴给“101”元或“1001”元的,也是寓意百里挑一或千里挑一的。女方也有给男方金戒子的。订婚时往往介绍人在场,彩礼由介绍人经手。(除聘礼外,赠送首饰和钱,也有的在结婚仪式上进行。)
2、婚礼都有什么仪式
汉式婚礼习俗1、议婚
(婚嫁百科 jlb.wiki 为您解答,更多婚嫁知识上婚嫁百科 jlb.wiki 查看哦~)
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的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与不成,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付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彩”。媒人议亲,一般首先口头上探询双方意图,女方即使不允,一般也只能婉言谢绝,俗谚“一家女,百家求”;可以不允许,但不可以得罪媒人。
汉式婚礼习俗2、订婚
男女两家对婚事都持肯定意见,便可正式订婚,即“许亲”、“定亲”。男方可以郑重地给女方家送去聘礼,至于数量多少,一般因时因地而异,视家境贫富而定。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征”,山西雁北一带称之为“下茶”,晋南一带则称之为“过大礼”。
汉式婚礼习俗3、嫁娶
订婚以后,如果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男方家长便设宴邀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块选定迎娶的日子,一般要事先请人定一个好日子。因为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到男女双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选日子”,又称“看日子”、“送好”、“送娶牌”等,即古代的“请期”。 无论何种形式的喜礼,都要讲究吉利,不能送谐音不吉的物品,如钟(终)、梨(离)、缎子(断子)等,一般也不送单数。有些地方要给待嫁的女子加“笄礼”,俗谓之“上头”。古代女子十五岁许嫁时要举行加笄仪式,即改变幼年的法式,把头发绾成一个髻,以此表示女子已成人。 女儿出嫁离家时,各地大都有新娘不带娘家土的习俗。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庄家的好运气。这自然是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时,要在坑上换上新鞋,然后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由人抬上轿;有的地方是以红毯或红布铺地(红毯、红布象征一生走红云),女儿脱去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不管怎样出门,力求脚不沾地。
汉式婚礼习俗4、婚礼
新郎、新娘进门之后,接着就要“拜堂”,又称“拜天地”,即开始举行拜天地的仪式,这是婚礼告成的主要标志。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位。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唱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行夫妻对拜礼。仪式结束之后,新郎要用一条红绸牵新娘走入洞房,到了洞房门口,新郎用一杆秤将新娘的“蒙头红”挑下,然后新娘才进入洞房,或者等新娘进入洞房坐在床上后,两人并肩坐在床沿上,由“全福人”招呼,把新娘的衣角压在新郎的袍襟之上表示已经同房同床。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蒙头红”,然后退出。新娘的嫂嫂即动手脱去新娘脚上的新鞋,为她另换一双。所谓“换新鞋,就新范”,意思是新娘以后行事要按男家规矩、受婆家约束。
汉式婚礼习俗5、闹洞房
新娘被送进新房之后,多是朝着“喜神”所在的方位坐下,谓之“坐帐”或“坐床”。此时,有人端来栗子、红枣、花生等撒在床上,边撒边念“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此谓之“撒帐”。以前坐帐要坐三天,为此新娘要在婚前几天便要节食,以免坐帐时难堪,后来改为一天,或者象征性地坐一下午。
中国各地一般都有“闹洞房”的习俗,洞房之夜,热闹非凡。俗话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
汉式婚礼习俗6、回门
新娘婚后的第一次回娘家,俗称“回门”、“回亲”等。回门标志着男子开始以新郎的身份进入女家,也是给新娘缓和初为人妻、初为人媳紧张的一次机会,女家往往也借此机会来考验新女婿。 回门通常由娘家人来接,也有由婆家送的,然后由丈夫接回婆家。有的地方讲究“爹接娘送,一辈子不生病”
3、宝应结婚风俗? 最好能够详细点,谢谢了。
宝应地区的婚庆习俗大致分为五个过程:相亲,订婚,追节,暖房,正日,回门。
相亲:
先是朋友亲戚介绍说有适合双方的对象吧,然后由父母或者有他人参加的情况下对对方做一些明察暗访,如果没有意见了就同意两人交往了。也有的先是两个人先相处,过后慢慢的引荐给父母看看。这是大多数宝应人都遵循的习俗,虽然现在自由恋爱的多了,但是基本上还是要给父母看一下的。如果是自由恋爱的,到时候还要找个媒人的,以表示明媒正娶。
订婚:
恋人双方准备结婚了,告知父母一下。父母双方为了怕孩子不着急(其实大多数是父母着急),于是,婚前正式举行一个仪式,就是订婚。订婚的目的就是正式告知最亲近的亲朋好友,让他们知道姑娘有婆家了,同时小伙子也有未婚妻了,双方的主要亲戚认识一下,顺便请他们来吃饭(这顿饭在家里办也行,也有的男方表达自己真诚直接去饭店办的热闹些)。订婚仪式一般由男方带着订亲礼物(如:男方为姑娘买的衣服、戒指等算是订情物吧)去女方家,放些鞭炮,这个仪式不用亲朋好友出人情钱,但长辈会给两孩子见面礼。现在有的人为了图省事,将订婚这个仪式取消了。
追节:
在结婚前的倒数第二个节日里,一般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日子里,由男方在送节礼的时候加送两只鸭(押)子,表示我先把未婚妻押在丈母娘家,就等我准备来迎娶了。结婚前的倒数第一个节日里改为加送两只鹅(窝),表示要将未婚妻往自己家里窝(“窝”是方言,指“娶”的意思)了。因为平时送礼的时候没有鸭或者鹅的,送了鸭和鹅了,女方就知道男方要娶姑娘了,姑娘快要出嫁了,叫追节。
现在订婚和追节这两个仪式有时候会颠倒的。
暖房:
暖房日(在当地也叫“催妆”)是指结婚前一天。男女双方在结婚的日子商定下来之后,双方都要做些婚前准备:有的人家提前挑个好日子将姑娘嫁妆发到男方家,也有人家会在暧房发嫁妆。在暖房日,男女双方家里都要置办酒席招待亲朋好友,酒席一般安排在晚上,主要亲朋好友通常都要到场,一般舅舅,舅母坐主席(上席)所以这一天吃的酒就叫暖房酒。新娘,新郎也有事情要安排。新娘出嫁前,暖房日要沐浴更衣,一般由伴娘(姑娘家在当地挑一个比较出众的姑娘,或是亲戚朋友们中跟新娘要好姑娘)陪同休息;第二天梳妆打扮,等候新郎的到来。新郎暖房日除了招呼客人外,也要沐浴更衣,临睡觉前,男方家安排一个童男子(一般是近亲小男孩,或者是伴郎)陪睡。第二天,陪睡的童男子在新郎床上可以获得压床钱。新人床下面一般会放些枣子,花生和糖果糕点之类的食品,寓意新人红红火火添子添孙,早生贵子。
正日:
正日是结婚的当天,这是新人最关键的一天,也是礼仪最多的一天
早上,由新郎带车接新娘去化妆,【但大多数是女方家自己按排,派人陪新娘去,或请化妆师到家里化妆】。这时候新娘化妆,新郎安排扎婚车,及手捧花。化妆好后新娘自己坐车回家,或者安排副车送新娘,花车这时候和新郎一起回家。花车回到新郎家的时候,新郎父母烧香谢菩萨,安排娶亲队伍吃早茶。娶亲队伍的人员组成一般是新郎,伴郎,媒婆【可带可不带】,司机,摄像师等必须成双。简单吃一顿早茶后,带着娶亲礼物出发,鞭炮欢送,出发迎娶新娘。
快到新娘家前,放鞭报信,曰:娶亲鞭。新娘家早派人等候,也放鞭回应,曰:迎亲鞭。迎接娶亲队伍的到来,到了新娘家里,新郎直奔新娘处献手捧花,以表示我来娶你了。【这时候也有的人家会不让开门,索要红包,曰:开门封子】。然后新郎散喜烟。主人安排客人就坐吃三茶(一茶红糖红枣,二茶糖果糕点,三茶汤圆)。
稍作休息,新娘出嫁开始,一、发妆奁。(有先后安排,子孙马桶,铜炉门帘,箱子被子,梳妆用品,陪嫁物品......),但现在这些妆奁一般提前跟嫁妆一起发到男方家了,一般正日当天主要是发个姑娘陪嫁的箱子,发箱子有讲究,箱子捏锁要求新郎给捏锁人(新娘哥或者弟)压手钱(多少事先商量好的,一般不为难新郎);箱子里面也有讲究,四周一般要放红包,曰:压箱钱。【如果男方带红包压箱子的话,女方必须配等于或者大于红包的相同红包以一起压箱子】。此时会有媒婆或者喜奶奶点燃红纸捻子(用红纸捻成并沾上油的纸棒子),或是女方家里铺上红纸的筛子,在箱子周围做个仪式,曰:照一下。 二、接着由新娘的父亲或者哥哥或者弟弟陪新娘做上席吃富贵饭,点上蜡烛,一般只有两样菜,鱼和豆腐。曰:吃饱了,平平安安的出嫁。由媒婆或者喜奶奶每样夹一点喂新娘的。这时候新娘和其母亲会哭的。曰:哭嫁。
接着新娘动身出嫁,此时新娘脚不沾地,新娘把新娘鞋套在父亲或哥哥的鞋里子,由父亲或哥弟搀扶着上新郎花车(或者由哥哥背着上新郎花车),出了家门或者坐上花车的时候新娘留下父亲或哥弟鞋子(在这之前,新娘要在鞋子里放上红包,这个红包是给搀扶的父亲或哥弟的),家里也安排人送嫁,通常是伴娘或是新娘哥弟,也要成双。同时记着带上女方家陪嫁的礼物,一般是新郎带来礼物的一半,曰:回礼。最后放鞭欢送。
娶亲队伍在回家的路上遇到过桥的时候,会放鞭炮或者扔硬币。到家的时候,新郎家人开始放鞭炮欢迎新人的到来。新娘暂不下车,曰:压压性子。这时候有人根据距离长短放上芦柴,从车子一直铺到家门口,在大门口或者楼梯口将放在元宝盆里面的红芦柴把和松枝及芝麻杆点燃。完成后接新娘下花车。新郎在前,新娘在后【也有搀着或者抱着新娘,也有驮着新娘的】,沿着此芦柴铺的路进入家门,曰:脚下有财;再跨过火盆,曰:节节高;进入洞房。
进入洞房后媒婆关门,安排新娘新郎吃茶和富贵饭,然后挂上门帘【一般由媒公(主婚人)进行,需要叫上几句叫吉言】,还要安排人【未结婚的或者小童男子】捣窗户,也要叫好,捣窗者可以得到喜糖或喜烟及红包。有的安排在闹洞房结束后捣窗户。【常用的捣窗户的话:一捣一戳,养个儿子上大学;一捣一拖,养个儿子做官;一捣一拔,一肚子养十八;一捣一撂,养个儿子呱呱叫】。
接着安排新人和迎亲队伍吃三道茶。茶后行见面礼,就是新娘拜见新郎家的主要亲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舅父、舅母、姑父、姑母、姨父、姨母、哥哥、姐姐、叔叔、婶婶等,)长辈子们这时会给新人见面的礼金,叫见面礼。也有举行拜堂仪式的。
礼毕安排新人回娘家,【有的是女方家安排专人来带,一般是哥或者弟。曰:带回门】也就是回门。【也有的是第二天回门的】。回门的时候也要带回门礼物。在回门的路上会遇见女方的亲戚【来男方家做招的,一般由男方家派人派车去接,曰:带招。】,这时候双方的车子或者车队可以直接开走,也有的是新郎下车散香烟【不可以说话的】然后各自车队开走,新人去女方家,招客去男方家作客。
中午,新人在女方家吃饭,【也有再吃三道茶的】吃饭前或后新人要主动拜见女方家里亲人及长辈并问候他们好,这时亲人及长辈同样会给新人见面礼;招客在男方家吃饭,招客(又名会亲)一般是女方家主要亲戚组成,为的是双方主要亲戚认识一下。
到了下午双方吃完饭后,新人回男方家,招客回女方家,而且双方的车队在路上还要会一下,新人回家以后休息一会,准备晚上的宴席,宴席上新人要向大家敬酒。
酒毕闹房开始。闹洞房的时候由主婚人喊上几句好话【比如:掀开门帘子,看看新娘子,今个吃喜糖,明个吃喜蛋】。闹房结束后,燃放烟花鞭炮和捣窗户【如果上午没有捣的话】,新娘新郎洗漱关门休息。
回门
回门是结婚日的继续,就算是当日回过门了,一般在第二天新人还是要回门的,也算是习俗的沿袭吧。现在青年人开放了,有的人家为了省钱,不累人,改为一天将事情办完了。也有的人家为了热闹将双方的宴席放在一起在饭店里办。更有新人运用照片跟拍,摄像,车队,婚庆礼仪等为人生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上面说的是现在我们宝应人沿袭的一般风俗。希望大家喜欢!
4、婚庆礼仪,伴郎需要做什么啊? 参加婚礼需要注意什么礼仪?
顾名思义,伴郎伴娘就是新人的陪伴和代表。除了在迎亲和闹洞房时,伴郎与伴娘的任务略有差别,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需要完成以下两大使命:
使命一:贴身管家
1、不离新人左右,随时陪伴新人。2、时刻关注新人形象。比如帮新人简单地整理西装下摆、礼服裙摆以及头纱,必要时召唤化妆师支援。 3、密切关注新人的需要。伴郎伴娘最重要是要有“眼色”:开车门是伴郎的工作,接新人手上的东西,帮他们腾出手来保持良好的仪态;新人口渴时,递上水;看到新人热泪盈眶时,及时递上纸巾。婚礼中许多新人因为忙碌或是激动会忘记休息和饥渴,伴郎伴娘就一定记得提醒他们。 4、熟习新人的随身物品和工作人员安排,以便能更好地帮新人协调和分担。5、合格的伴娘伴郎还要尽量起到疏导和安抚新人紧张情绪的作用。
使命二:新人代表
1、迎亲时:伴郎则要替新郎与伴娘等姐妹团“交战”,帮助新郎圆场和顺利娶得美人归。
2、迎宾时:伴郎和男傧相们则需担当大部分的接待工作。
3、宴席中:当有人出了难题,伴郎帮新郎挡酒是责任所在,更不能推搪。
4、烛光中:为新人点上烛枪,并跟随在新人身后
5、仪式中:迎送证婚人,敬父母和长辈发言时,迎送双方家长。
6、闹洞房:伴郎要带领宾客闹开头。(别误会,洞房闹得有趣,新人也会更有面子。)如果闹不起来,伴郎就要带头主持,闹开之后就要把握尺度,最后还要知趣地为新人送客。
当然,如果您准备请一位专业的婚礼策划人,那么伴郎和伴娘有无经验都不重要。婚礼策划人除了安排婚礼中各项琐碎事务之外,更会在一旁指导和提醒伴郎伴娘在仪式中的工作、位置以及礼仪方面的事项,甚至安排新人秘书执行一部分伴娘伴郎的工作。
伴娘伴郎的着装
伴郎以相对正式的西装或礼服为上,如果众多伴郎采取统一着装(比如中式上衣),则会有特别的戏剧效果。
5、结婚时表示礼貌和欢迎的婚礼迎宾区应该如何布置会比较好呢?
一、签到台 签到台是供来宾们签到的地方,也是婚礼现场的第一个形象窗口,客人们会在这里留下第一感觉,因此温馨又不失创意的签到台会为你赢得更多的好印象。精致的签到台俨然一件经典的艺术杰作。二、照片展示区 想在婚礼当天让所有来宾都见证你们的浪漫时光,可以设置一个照片展示区,将你们的婚纱照晒出来,错落有致的摆放出属于你自己的艺术杰作。
6、结婚礼仪风俗
结婚二字的由来
婚姻,古时又称“昏姻”或“昏因”。一般而言,婚姻一词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汉朝的郑玄说,婚姻指的是嫁娶之礼。在我国古代的婚礼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的习俗,就是“昏”“因”一词的起源。换句话说,婚姻是指男娶女嫁的过程。
合照
结婚照是新人在成婚前后所拍的照片(或者若干年后补照的)。新郎通常穿着笔挺的西服,而新娘则穿着华丽的婚纱。新人成婚后多将结婚照悬挂在墙上,以示幸福和甜蜜。一般说到的结婚照,是指去知名的影楼或摄影工作室,穿着他们提供的西装和婚纱礼服。让专业的摄影师和化妆师来打扮自己,根据主题,你可以设置不同的场景,用自己不同的造型,在一些比较美丽的风景衬托下,留下让自己一生铭记的回忆的照片。
信物
中华民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传统。在中国文化中,结婚的信物具有非常深刻和重要的意义,在婚礼中结婚的信物代表着吉庆、欢乐等等。中国传统的结婚信物有以下几种:
红双喜中国人的婚礼上,到处可见大红的双喜字。双喜字由两个“喜”字组成,代表喜事加倍,不同一般的高兴和喜庆,也表示给新人带来好运气和幸福生活。
龙凤呈祥在中式婚礼上,还经常看到龙和凤凰的图案,这是因为在中国,龙和凤凰都是吉祥的象征,代表高贵、华丽、祥瑞,以及夫妻和谐美满的关系。这个传统来自古代中国神话传说,据说虞舜时天下大治,乐官夔谱成了《九招》之曲呈献,虞舜演奏过程中金龙彩凤同时现身。《诗经·文王之什》中也有龙氏族王季娶凤氏族鸷仲氏的记载,认为这是龙凤呈祥,“天作之合”。
中式婚礼服装传统的中国婚礼上,新娘子要穿非常漂亮的汉服,汉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装,具有历史意义和严肃的婚姻寓意。
花朵与西方人的观念恰恰相反的是,白色是死亡的象征,一般只用在丧事上,因此结婚时不能使用白花作为装饰。传统的中国婚礼上喜欢用牡丹,兰花,荷花和水仙来作为装饰。因为牡丹代表富贵,水仙代表春天和新生活,兰花芬芳美丽,荷花代表爱情。而荷花在中国佛教中是圣洁的象征。
鞭炮中国人喜欢在节庆日放鞭炮来增加喜庆气氛。在重大节日,如春节,元宵节,都会放鞭炮和烟花,用来表达人们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因为中国人认为放鞭炮可以驱邪。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上,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鞭炮放的越多,越响就越能带来好运气。但是由于放鞭炮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如污染环境,炸伤人等),中国有些地方已经禁止人们放鞭炮了,所以在现代婚礼中,一些人发明了新的庆祝方式,用踩气球来代替放鞭炮,也同样为婚礼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红豆中国传统结婚信物红豆通常是被用来作为一种甜品,红豆沙。象征两人结婚后缠缠绵绵,甜甜蜜蜜。
祝福食物中国传统结婚信物红枣、桂圆、花生、莲子都象征子孙延续,年生贵子、团团圆圆、富贵吉祥。
合髻
“合髻”也称“结发”,是中国传统结婚信物。“合髻”其象征意义就是夫妻和睦,永结同心。“结发”的具体操作方式历代不同。先秦、秦汉时的“结发”,就是新郎亲手解去新娘在娘家时所结的许婚之缨,即系头发的彩带,重新梳理头发后再为之系上。隋唐以后的“结发”,是男女双方各剪下少许头发,挽成“合髻”,一般都是马上交给新娘保存起来。唐代女诗人晁采的《子夜歌》云:“依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问无人处,绾作同心结。”正是这一做法的描述。世人常用“结发”、“合髻”作为夫妻结合的代称,甚至特指为“原配”(亦称“元配”)夫妇,表示夫妻间互敬互爱的意义重大。
7、婚礼礼仪的基本规则和流程
0
8、天津婚庆——参加结婚、订婚典礼的基本礼节
婚礼仪态的要求
几乎每个婚礼上,新朗新娘都会像雕像摆设般,频繁地调换宾客拍照,每对新人要在众目睽睽下站立、走动、就座,一想到你的举动无一能逃过众人的目光,是不是心里发怵?不用担心,下面教你一些基本的礼节,保管用得上。
坐姿
仔细认真聆听,椅子要浅座一坐着和亲属拍照时,上半身的姿态最关键,所以,若有了"啊,好不容易能坐下了"这种想行,瞬间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猫起腰来,很难看的。不能大意,要时刻保持紧张感,特别是如果新娘穿着低胸礼服,坐在椅子的中心处,扭着腰,这样显得肩幅宽,体型苗条,穿细长礼服,把腿斜地垂下,可以使腿显得修长,新郎无精打采地坐着时,裤腿会自动向上提,露出袜子,不雅观,所以要特别注意,坐下去前,先提一下膝盖部的裤子。
站姿
自然地挺直背脊,互相有意识拼成"八"字形,无论迎接客人还是拍纪念照,站立姿态很重要,因此要特别注意才好,背部有向上伸展感,头部,部和脚后跟成一条直线,上半身有被吊起的感觉,站立时特别有精神,新娘应站在新郎身边靠后约15厘米处,右手挎新郎右胳膊,两人的位置象八字,正面拍照感觉最佳,新郎轻曲左胳膊,让新娘把手插在肘里,要注意的是新娘不要拉着新郎的衣服,让人有胆怯的感觉。
另外,新郎不应该为了挺直背要过分突出腹部,不要紧挽着新娘,以免踩到裙子,也不要离得太远。不要死死地抱着新郎的胳膊,好像生怕他会逃跑似的。
行走--引人注目的入场仪式
有些新娘由于不习惯穿婚纱和高跟鞋,可能会有踩到裙子的意外情况,所以礼服不宜过长,且正确的走路方式是:用脚尖轻踢着裙边,足底轻擦过地面,徐徐向前,严格地讲,新娘的目光应该是始终直视前方,尽量将视线放于10米前,这样有利于拍照,但为了安全起见,新娘的视线可以稍稍向下,但不可太过以免影响形象。
亲吻--自然大方地吻,羞羞答答反觉得很怪
仪式上的亲吻具有神圣的意义,二人应该表现得自然,大方,婚礼上当进行宣誓亲吻时,莫名其妙的害羞,扭扭捏捏或做作地突出嘴唇接吻反而令人厌恶,照片也好录象也好,都会相当不自然,正确姿势如下,新郎轻轻抓着新娘的胳膊,另一只手搂住她的腰,以次作为暗示,新娘
将脸稍稍抬,让旁观者感觉二人是以很自然的姿态靠近,有一种神秘感,显得漂亮,接吻的时机由二人先说好,这样到时候才不会出差错,新娘应事先用餐巾纸轻轻试去表面浓艳的口红,免得在新郎脸上留下很清晰的唇印。轻轻抱住胳膊,将脸略上抬更自然,别像盖章一样。
读信--新郎新娘一定要表现出充满真挚的感情
在婚礼上,新郎新娘在朗读给家人,亲戚,朋友的感谢信时一定要非常的认真,因为这是婚礼仪式上一个十分严肃的场面。真诚的情感就显得重要。在写完信之后,本人一定要亲自事先练习一下,以免在正式朗读时有偏差,内容应当真实,能使来宾有所共鸣,尽量营造出一个充满深情的场面。
穿礼服--轻轻抓住礼服的衣襟,迅速转身
礼服和一般衣服不同,想只改变一点方向是做不到的,不拖着裙子以夸张姿态转身的决窍在于,转身时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手轻轻抓住裙边和裙撑稍微向上提,在穿着长裙,披着长披纱时,把它们挂在自己的手腕上,瞬间地快速转身。
笑容--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嘴角上翘,柔和地微笑一对新人脸上的幸福笑容是宾客们喜爱看到的,很多人拍照时的笑脸是刻意堆出来的,拍完了,脸上的笑容也没有,这样的笑很假。笑脸的练习方法是:嘴里横含一根筷子,嘴角上翘,样子看上去像笑一般,保持嘴形不变,把筷子拿出来,便完成了笑脸,然后反复操练,练到笑不露齿的程度便大功告成。
鞠躬--文雅的鞠躬姿势记在心中,一边微笑一边微微弯曲上半身并点头寒暄
婚礼上免不了频频鞠躬要领:第一,背要直,腰部以上的身体向前倾。第二,鞠躬时要满怀感情,弯腰的幅度约15度左右,两个人要配合,不要"此起彼伏"。可以保持一秒钟的停顿,在音乐声中向主婚人鞠躬时不要忘记必须整个身体正对着他。注意不要突出下巴,只点头行礼或弯腰过度都会显得不文雅,注意鞠躬的时候不要抬眼看人。
换戒指--实现最浪漫的一幕
"紧张了,连戒指也戴不进去!"有此尴尬的经历的人不妨事先多练几次,新娘帮新郎戴戒指时,新郎弯曲肘部,把手伸到自然弯曲的高度,新娘用左手托新郎的手,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握戒指,戴入新郎的无名指,通常,在戴不上去时,新娘会不自觉地夸张起来,紧紧抓住他的手,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仔细将戒指往他无名指上套,其实这种姿势很失态,拍出的照片出不好看。
切蛋糕--绝好的拍照机会
在婚宴中拍照次数最多的场面就是一对新人切蛋糕的时候了,如此近距离拍摄,手指尖的细微动作都会令新郎新娘感到紧张,切蛋糕的正确姿势是新娘右手持刀,新郎将右手盖在新娘的右手上,新郎的左手搂住新娘的腰,新娘的左手辅助右手切蛋糕,这种是最美观的姿势,并在站姿上依旧保持亲密的八字形,而且,两人的视线保持一致,有利于把照片拍得更完美,新娘右手持刀,新郎将手上盖住新娘的手。新娘也可以用左手来辅助。两人的视线必须一致回头时不要只转脸,整个身体都要转。新郎的左手轻搭在新娘的腰部。
点蜡烛--如画般的景象,点亮喜宴蜡烛
挺直背脊是基本中的基本。经常有人在这一点上失败,因为新郎新娘拿着点火棒在离蜡烛很远的地方伸手点火,这种姿势会让二人突起下巴,张开嘴巴,样子很可笑,且两人手臂长度不同,若新郎把手臂完全伸直,新娘就会身体前倾。所以,新郎要考虑新娘手臂的长度以决定站的位置。这称为"新郎引导式"。新郎的另只手放于新娘腰上,像跳舞一样,通过手指的暗示来调节距离,将新娘引到离桌子半步之遥处,新娘则要注意,不要忘了将手中的花束正面朝外。离得很远伸手点蜡烛,由于姿势不当,下巴随即抬起,嘴巴出张开了,形象极差,尽可能靠近桌子。姿势漂亮,收拢下巴,新郎的手放于新娘的腰上,花束面向外侧握着。
揭面纱--动作稳健,相互配合
新娘应该挺直了背,微微蹲身以配合对方
婚礼的严肃气氛不应该让新郎揭面纱的不规范不雅观动作给破坏了,为了使新郎更容易地掀起面纱,有必要降低高度,新娘应以惯用脚为主心支撑点,另一只脚向后跨小半步,直着腰板微曲膝盖,那种曲腰突臀的姿势会很难看的,还有,掀起的面纱不要让它乱糟糟地放在头上,新郎在掀起爱人面纱的同时应该顺手帮忙整理一下,这样无论是从侧面还是后面拍照都会相当整齐。
干杯--一边轻举杯,一边注意举杯方式
首先,在听祝酒辞时,新娘应摘下手套,放在桌子上,酒杯应端至胸前,随着干杯声怀着感激心情将酒杯稍斜上举,幅度若不过大,应该不会让酒杯遮住脸部,从任何角度拍照都ok。若两个人的椅子离得远,可以在站立时靠得近一点,有意地做成"八字形"站姿,这样整体才显得美观,另外,拿酒杯的时候,要安排好手指的位置,听别人发言时,应用左手稳托杯底。
新郎新娘在婚礼上的礼仪
新郎,新娘是婚礼上理所当然的主角,是来宾们目光的焦点,整个婚礼是否能够顺利,圆满地完成,取决于客人对新郎,新娘的印象,因此新郎,新娘在婚礼上的礼节是否周全、适当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仪表着装:新婚喜庆,新郎、新娘要格外注意仪表,可适当化妆,作好发型,保持容光焕发。新郎一般穿西装系领带,新娘一般穿婚纱,并适当佩带项链,耳环等饰物,但不可多,以免俗气。
迎宾等客:新郎、新娘应手持鲜花双双立于大门口迎接客人,不可来回走动;客人到来时应热情地表示欢迎和感谢,并适时地把客人介绍给家中的长辈或其他来宾,然后依长辈或辈份按次序让座,对于客人此时送上的红包,不论礼轻礼重,新郎、新娘都要一视同仁地致以谢意。敬烟、敬茶时要用双手送上,并为吸烟的长辈或平辈客人点火。
谈话说笑:与长辈交谈要诚恳谦逊,不可高谈阔论,信口开河;与平辈讲话要热情礼貌,注意谦恭;不可无休止地纵声大笑,或沉默寡言;对晚辈要热情友好。
坐立行走:不可歪歪斜斜地坐在沙发上,更不要高跷二郎腿,站立讲话时,要腰板挺直,不要全身抖动或前后左右经常挪动;行走时不要慢慢吞吞,状似散步,但也不要跑来跑去。可快步疾走,但要注意走姿和节奏。
相互配合: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双出双入,最好不要分开单独行动,并且在相互配合方面,应注意礼节,例如:应相互向对方介绍各自的长辈或平辈亲戚,朋友;相伴而行时,双方不要离得太远,但也不要过于亲昵;如有宾客取闹,应相互为对方解围,入座时,应让新娘先坐。
婚宴开始:新郎、新娘要按主次,依次到客席向各位客人敬酒,敬酒时要亲手为客人将酒杯倒满并双手为客人端起,但不要一律强求客人一饮而尽,等客人放下酒杯后,新郎、新娘要说声“谢谢”,并再次为客人将酒杯添满,方可再向下一位客人敬酒。新郎、新娘在婚礼宴席上应多照顾客人,让亲朋好友吃好喝好,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不要自己大吃大喝,甚至饮酒过度,当场醉倒,那就过于失礼,对于客人敬酒,即使酒量有限,也要略加表示,至少要举起酒杯向客人致以谢意,并说明不能多喝的理由。
婚宴结束:客人离去时,新郎、新娘要双双立于门口,一一同客人握手再见,并说些“谢谢光临”、“请慢走”之类的话。
结 婚 --典 礼 仪 式:
(对新郎新娘、音响师、摄影师、录像师、鞭炮手、献花人、结婚证书、信物、交杯酒具做好安排;主婚人、证婚人、新郎新娘双方单位领导、亲友和嘉宾代表,佩戴喜花,到婚礼主席台上就座)
(1)、结婚庆典开始,奏乐,鸣放鞭炮;
(2)、向新郎新娘献花;
(3)、证婚人为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并作证婚讲话;(新郎新娘向证婚人鞠躬,证婚人向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
(4)、举行拜堂仪式:(一拜高堂;二拜来宾; 三夫妻对拜)
(5)、交换信物;
(6)、喝交杯酒;
(7)、致贺词、答谢词 :
主婚人(新娘父母)作主婚讲话;
致贺词:新郎新娘双方单位领导、双方亲友代表、来宾代表讲话;
主婚人(新郎父母)作主婚讲话并致答谢词;
新郎新娘讲话;
(8)、闹花堂。
举行喜宴
结婚庆典仪式结束,喜庆宴会开始。新亲专有新亲席,新亲席摆在正位。此时新亲上开账礼。席间,乐队演奏,宾朋献歌助兴,厨师给新亲加菜,新亲赏厨师。
喜宴进行期间,新郎新娘在主持人和伴郎伴娘陪同下给宾客敬酒、点烟。敬酒时,新郎新娘按长幼顺序先给新亲席敬酒,点烟。给其他宾客敬酒时,如来宾较多,主持人则要求每桌各选一、二个代表,由新郎新娘敬酒、点烟。新亲和宾客散席后,男方家人在饭店门口送客。
吃团圆饭
宾客走后,新郎一家人团团围住,新娘给公婆敬酒,男方一家人吃团圆饭。
晚上,洞房里要把从新娘娘家带回的喜蜡点燃,大葱摆上。新郎新娘要吃饺子和面条。饺子叫子孙饺子、面条叫长寿面(也有叫宽心面的)。然后开始闹洞房。闹洞房传统习俗是由新郎的嫂子、婶子等人给新人铺被褥,同时往新郎新娘床上扔枣、栗子(意为早生贵子),扔花生(意为姑娘儿子插花生),还有扔大豆(意为孩子多、象金豆),扔木墩(意为孩子长得结实)。现在,新婚之夜,青年人嬉戏新郎新娘节目很多,而且花样翻新,妙趣横生。往往闹到深夜,直到新郎新娘再三告饶为止。
婚 礼 注 意 事 项:
1、迎亲人员和迎亲车辆,去时为单数,返回时迎送亲人员和迎送亲车辆为双数(意在成双成对),到女方家和返回新房时,行车往里拐(意在不往外去)、不走重复路线(意在结婚值此一次)。
2、四彩礼挂红包装,斧子、秤砣用红布包好。
3、新郎新娘互扎红腰带时切忌不打结(意在夫妻感情和顺,不结疙瘩)。
4、典礼前,新郎新娘下喜车后喜车花立即拆除(意在结婚坐喜车就这一次)。
5、喜蜡要对灭不要吹灭(意在一生到老,生生死死都在一起,不被吹散)。
6、新娘抓福时尽量多抓,但不要抓净(意在把福根给留下)。
7、喜车返回遇喜车、过路口或过桥时,新娘对窗外飞红手帕(意在喜上加喜)。
8、新房附近井盖用红纸遮盖(意在把井盖上了,不能掉井里)。
婚礼的重中之重,在于其具体程序是否得当。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尽量使之既合理,又合“礼”。
目前,国内通行的新式婚礼有家庭婚礼与集体婚礼等两种具体形式。二者的程序与步骤,各有一些不同。
(1)家庭婚礼
家庭婚礼,指的是一对新婚夫妇在自己家中或其他场所举办的约请双方亲朋好友参加的小型婚礼,它的主要程序一共有六项。
其一,是宣布婚礼开始。可以演奏或播放《婚礼进行曲》,条件允许还可以鸣放鞭炮。与此同时,在来宾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新郎、新娘步入现场。
其二,是行鞠躬礼。在司仪的主持下,新人们首先要向双方的父母或其他尊长鞠躬,其次要向全体来宾鞠躬,最后还要双方相互鞠躬。
其三,是证婚人讲话。其主要内容是扼要介绍新人双方恋爱的经过,并对对方预祝婚后幸福。有时亦可代以宣读结婚证书,宣布新婚夫妇婚姻合法。
其四,是长辈讲话。可请新人双方的父母或其他尊长的代表即席讲话,向新郎、新娘表示祝贺。
其五,是新人讲话。应当请新郎、新娘依次讲话。向全体来宾致以感谢。有时,亦可由新婚夫妇一同表演文娱节目。
其六,是婚宴开始。新郎、新娘应从主桌开始,逐桌逐席地向来宾敬酒。婚礼至此结束。
(2)集体婚礼
集体婚礼,即数对新人在公共场所有组织地进行的大型婚礼。其基本程序共有八项。
其一,是宣布婚礼开始。奏乐或鸣放鞭炮。
其二,是全体新人入席。此时全体新人应一对夫妻一排,男左女右,相互牵手。在乐曲、掌声和花雨之中,列队缓步入场,并在主席台上就座。
其三,是新人行鞠躬礼。有条件的话,新人应依次向尊长、证婚人、来宾一一鞠躬致意,最后还应相互鞠躬。此项亦可简化为先向全体来宾鞠躬,然后相互鞠躬。
其四,是证婚人讲话。其内容是宣布新人结婚合法有效,并且提出希望,加以祝贺。
其五,是家长代表讲话。其重点是感谢来宾,并且对全体新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其六,是新人代表讲话。主要的内容是向大家表示感谢,同时也表明新婚夫妇相伴终生的决心。
其七,是向新人赠礼。由集体婚礼的主办单位向全体新婚夫妇逐对赠送具有纪念意义的礼品。
其八,是文娱活动。主要以文艺演出或交谊舞会为形式进行。有时,要请新婚夫妇首先为大家进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