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会 » 婚前准备 » 凤庆订婚

凤庆订婚-九游会

发布时间: 2022-12-28 06:38:46

1、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属于哪个名族

凤庆地处滇西南边地,是澜沧江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凤庆县早期居住的民族有布朗族、傣族、彝族和拉祜族,继后有汉族、回族、白族、僳僳族等迁入,现在共有23种民族居住在这里。各民族既分散又混合杂居,形成民族文化互通有无、相互交融,造就了凤庆中原文化、南诏文化、澜沧江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交融荟萃、共放异彩的多元化格局,表现出凤庆在文化上广泛的包容性特征。古老的史前文明与现代文明在凤庆集中融合,使凤庆具有较为独特的文化区位优势。
彝族 凤庆县彝族大部分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 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其婚姻习惯与汉族基本相同,但严格实行同宗不婚制。1950年以前,婚姻基本是父母包办,有“明、暗”两种。“俐侎”离婚率较高,达20%左右,还有群婚的遗风。离婚称之为“休”。女方提出,就得将全部聘礼退还男方,如果再嫁,再嫁之夫就得给“休”去之夫出钱。若男方提出,则将家当分一半与女的。离婚时砍一截木棒,上刻一至三刻,一破两半,男女各一半,作为“休”之凭据。 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火把节,其它传统节日与汉族相差无几,最为隆重的是春节。彝族的火把节一般过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过节这天,嫁出去的姑娘一定要接回,再困难也得杀一头猪或一只羊,实在无法才能杀鸡或买肉。晚上每家竖一把火把(碗口粗、长四、五尺)。晚上兴打歌,一家领一年的头,领头的要背起篮子,敲起锄头挨家走到,主人或炒谷或荞或酒或火把送一点,意请领头的代送鬼。打歌场设在最后一家,酒在打歌场上喝,其它东西由领头的约二、三人丢到路边。
苗族 凤庆县苗族主要居住在深山箐林地带,除腰街、洛党两个彝族乡(镇)之外,其它11个乡镇均有分布。凤庆的苗族有“青苗”、“白苗”、“花苗”三种。1950年以前,苗族不与外族通婚。婚姻多数由父母包办,也有男女自愿但必须征得父母同意请媒人说亲。从请媒人说亲到新娘讨到家,需经过以下礼仪: 第一次请媒人二人带酒说亲,即“说媳妇”。 第二次订日子,即订婚,又叫“置酒壶”。 第三次是娶亲。娶时男方赶一架耕牛,一条或二条,能拉一张犁即可,还带米、肉、酒、糖、豆腐、茶、盐等。到新娘家院场,由女方摆起桌子接礼,每接一件礼物唱一次调子。尔后献祖宗牌位,接亲人在女方家住一夜,第二天出门前新郎给祖宗牌位磕头,接着给岳父、岳母磕头,磕完吃烟茶、交嫁妆结婚后男方不远行,女不接触外人。 苗族人死后一般实行木棺土葬,尸体用水洗涤,然后用麻布包好,放在屋内供亲友吊唁,出丧前胸以上至头不盖材盖。出丧前三天要为死者吹芦笙,击牛皮鼓、唱丧歌、跳舞。发丧前从棺材底打进一驽子(即一箭),又从棺材上面打出一驽子,越远越好。 苗族的主要节日是朝花山,苗语叫“他查”,时间在正月初一至十五日,由主持者选一公共山场,穿上节日盛装,吹芦蠖、打歌、对调、赛弩等。另外,大部分苗族和汉族一样过清明节、端午节等。
回族 凤庆县回族大部分居住在城镇街道,其中营盘、凤山二镇为最多。回族的婚姻一般是自由恋爱,回族青年男女选择对象,首先考虑的是信仰一致,没有一致的信仰,饮食就难于共同,也就难于一起生活。订婚,回族叫做“拿手”。回族青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后,双方愿意结为夫妻,便由男方请一正直可靠的媒人,到女方家里表明男方父母的愿望,得到女方家庭的同意,便可选择吉日,奉行“拿手”仪式。这时男方送女方四色礼:糖、茶、面、盐和一定的衣物作为聘礼。“拿手”即双方各选出一位较有威望的长者,两人双手相合,拇指相碰,以示双方自愿,当众订下这一亲事。 回族丧葬注意节约,讲求卫生,实行速葬、简葬、土葬,不用棺木,也不用财物“陪葬”,停尸不超过三天,一般是早死午埋,晚死晨葬。 回族的节日多同宗教活动结合在一起。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即宰牲节)和“圣纪节”(即圣诞节)。

2、布朗族的民族概况

布朗族概况

一家盖新房,全寨来帮忙,这是布朗族的一条古规。新房子落成后,主人全举行贺新房仪式,用酒肉来招待全寨的亲友,其仪式与傣族的贺新仪式相同。

贺新房仪式一般是在正午太阳当顶的时候开始。新房周围枪炮齐鸣,有的放火药枪,有的放鞭炮,有的燃放自己制作的爆竹。

最先上楼的是抬牛头的小伙子,他们边唱着祝福的歌,边跳狂欢的舞,每唱完一段歌登上一层楼梯。

这时,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姑娘们手持盛满清水的面盆和缸子,站在楼梯的两边,不断地把清凉的祝福水泼向小伙子们,弄得小伙子们一个个湿漉漉的,像落汤鸡一样。抬箱子的壮年人,抱着厚厚垫褥、被子的已婚女女,抬着饭菜的姑娘们依次跟着上楼。

大家都上楼以后,把东西摆好,然后由壮年人在火塘上安铁三脚架,并架柴烧火。 安好铁三脚架、烧起火后,宾客 们就开始围在一张张篾桌上喝酒,吃肉,唱贺新房的歌。有的还要举行栓线仪式,预祝新房的主人大吉大利。

恋爱:

夜访是布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另一种方式。夜访分群访和独访两种。前者属于社交和聚会的性质,后者纯粹就是去谈情说爱。夜深人静的时刻,小伙子或几个相邀,或单独行动,来到姑娘家楼旁,弹起三弦琴,用优美悦耳的琴声逗引姑娘注意。对于夜访者,姑娘一般不能拒绝,她会主动地打开房门,热情地招呼小伙子到家里的火塘边坐下。

接着,他们一起唱歌,一起说笑和娱乐,父母是不会干涉和反对的。如果夜访者只是一个人,那么,姑娘和小伙子就会在火塘边叙说绵绵的情话。一般情况下,群访用于初次来姑娘家,独访则是男女双方都比较倾心或对女方家已比较熟悉的情况下采用的形式。为论是哪种形式,夜访者都要在姑娘家住宿,这已经成为女方的一种义务。一般是让夜访者往在火塘的左侧,姑娘则回自己的房内歇息。夜访只能男方到女方家,女方则不能到男方家去。夜访冒,如男方已和女方比较熟悉,且相互倾心,那么男方也不一定进女方家,只要男方在楼旁弹响三弦,女方会意,自然会出来与小伙子幽会、谈情。 布朗族青年男女通过各种形式相识和恋爱,并确定恋爱关系后,男方就会把事情告诉父母,父母正式提亲。

女方父母如果同意这门亲事,就会收下礼物,同时邀请亲朋好友和寨中老人来抽草烟和喝茶,再向大家公布这门亲事。大家如无异议,这桩婚事就定下来了。

婚俗:

布朗族青年男女结婚需要举行两次婚礼

青年男女通过自由恋爱,双方感情融洽,男方父母就请媒人给女方家送去茶叶、盐巴等礼物。女方家收下后,男方就可以请祭司卜卦,选择吉日结婚。

结婚前一天,男女双方要分别送给本村寨的长老草烟等礼物,请长老向全村寨的人发布结婚的消息,请长老向全村寨的人发布结婚的消息,并邀请全村寨的人都去喝酒吃肉。结婚当天,男女两方都要杀猪置酒。热情款待亲朋好友和全村寨的乡亲。同时还要把剩余的猪肉切成许多小块,用竹片穿起来,全村寨每户送一心。猪心和猪肝则剁碎后煮进糯米饭中,请儿童们来吃,以祝新婚夫妇早生贵子。

举行婚礼前,要置办最丰盛的酒席招待村寨长老、头人和族长,饭后再请他们主持婚礼,并请他伙为新郎新娘的心和灵魂都已拴在一起的拴线。当象征着新郎和新娘和心和灵魂都已拴在一起的拴线仪式结束后,新婚夫妇要拿芭蕉叶包的一包饭和一包菜到佛寺去行滴水礼,请佛爷念经祷告和祝福。

布朗族青年男女婚前有充分的恋爱和交友的自由,在举行婚礼的当天晚上,新娘还要设宴款待自己交往过的男朋友们,以回忆过去的友谊,期望今后能友好相处,并接受男朋友们的祝贺。这时候,新娘和男朋友们都以歌声来问答和交流,并伴有铮铮的琴弦声,使婚礼充满别具一格的情趣和韵味。

结婚当晚,新郎新娘各住一处,并不同房。第二天鸡叫头遍的时候,新娘和女伴悄悄来到新郎的住处,推醒新郎,并带上早已准备好和东西,一起匆匆来到女方家。这时候,岳母早已等候在竹楼门口,见女婿来到,把一件新上衣送给女婿。新郎则取出两支用芭蕉叶裹好的腊条插在门上,作为结婚的象征。这种习俗被称为"偷女婿",带有尽早拜谢女方父母的意思。新婚夫妇进入房间后,女方家早已宾客满座,新郎新娘要一一拜见,并接受老人们的祝福的拴线。
按布朗族婚俗,这次婚礼之后,新郎仍在男方家劳动、生活,只是晚上才到妻子家住宿;新娘则劳动、生活、居住在娘家。这样的生活一般要经过三年。这期间,女方生育的孩子由女方家庭抚养,同时也属女方家庭的成员。三年后,夫妻恩爱,感情融洽,就可以举行第二婚礼。届时,妻子就携子女正式来男方家生活。个别感情不和的,就可以在这三年内离异。

第二次婚礼属正式婚礼,其隆重程度要超过第一次。届时,新娘头上缀满鲜花,打扮得漂漂亮亮,在众多送亲者的陪同下来到男方家。一路上要燃放鞭炮,高奏鼓乐,一派喜庆气氛。陪嫁的物品和财产有:茶树、竹蓬、猪、牛、铁锅、衣服、首饰以及自行车、电器等,个别的还有汽车、电器等,个别的还有汽车、摩托车。这时候,新娘要啼哭。以表示离不开父母和兄弟姐妹。到了男方家后,婆婆在楼门口给新娘一条新筒裙,新娘把这条筒裙和第一次婚礼时母亲给新郎的上衣叠在一起,以示夫妻今后永不分离。送亲者们则同女方家一一清点和交验陪嫁的物品和财产,并立字为凭。这亲者同时还拿出四对蜡条,让新郎新娘互相交换,以作为第二次婚礼的象征物。接下来,由村寨中的长老为新婚夫妇拴线,并致以吉祥的祝福。

仪式结束后,男方家盛宴招待宾客,大家喝酒吃酒,笑语喧哗,纷纷祝贺这对夫妻幸福美满,白首偕老。饭后,人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以示庆贺。布朗族的两次婚礼这才结束。

布朗族结婚自愿,离婚自由。在订婚阶段,如双方不愿维持婚约,彼此送一串槟榔即可解除。如离婚,则女方不参加离婚仪式,由其父或兄代表。届时,提出离婚的一方杀一头猪,把猪肉分给全村寨的孩子们吃,让孩子们在村寨里大声宣告某某和某某已离婚。这样,民俗形式上的离婚就正式生效。也有剪断蜡烛表示离婚的。离婚时,妻子在夫家住不满三年的,可以将自己的财物带回;住满三年的,财物由男女双方平分。

节日:

每年农历二月和七月,要举行全寨性的祭寨神活动,祭祀活动持续3天。届时寨门外高悬木刻、蔑盘等,以示禁止外人进寨,本寨人和本寨的客人也不得出入寨门,违者罚祭猪一头。布朗族还把村寨附近的参天古树视为神树、龙树,每年要举行祭祀活动。祭祀期间,不准吹口哨,不准玩乐器。祭祀后3日之内,严禁外人进入本寨,也不允许任何人接近龙树。平时禁止砍伐神树及其周围的树林,不准在其中挖土取石,更不允许任何人在神林区内大小便。

礼仪及禁忌:

布朗族的住房有地居式和竹楼两种,一般分里屋和外屋两部分,里屋为主人的寝室和存放东西处,外人不得进入。西双版纳布朗族住竹楼,登上布朗族的竹楼需脱鞋或换拖鞋。楼上室内火塘上的三脚架禁止踩踏,也不能从火塘上跨过,外来人不能将自己用过的三脚架支在布朗人家的火塘上。布朗族每个家庭都供有家神,一般供于家里尚屋内的中柱上,用芭蕉叶、甘蔗叶、蜡条等拴扎而成,禁止触摸。布朗族男子大多包白色或黑色头帕。头帕是布朗族男子尊严象征,严禁外人触摸。

布朗族通用傣历,过年节也和傣族的泼水节在同一时期(即公历4月13日~15日),但不划龙船也不举行泼水活动。这一天,家家吃红糖糯米粑粑,互相拜年,参加赶摆和放高升等。

历史上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一般每个寨子都有奘房。进入布朗族村寨的奘房时要脱鞋。奘房内佛龛前的台板地和佛爷、和尚的卧室,不能随意进入。不能用手摸佛爷、和尚和老人的头部。

参加布朗族的婚礼,应接受新郎、新娘的 洗礼。一般当客人来到主人家竹楼前时,站在楼梯口迎接客人的新郎、新娘,一人捧水壶,另一人持毛巾,为来客倒水、卷衣袖,让客人洗手,然后入席。

布朗族村寨有村社公共墓地“ 山”。 山之地不允许外人进入,不允许砍伐 山的树林,也不能采摘树叶。

布朗族妇女怀孕后,忌讳关往奘房赕佛和参拜佛爷。孕妇也忌讳参加别人的婚礼和葬礼,一般不能参加各种祭典。婴儿出生后,在偏厦的屋檐下或墙缝中挂一束带有绿刺儿的树枝,向亲友报喜。参加祝贺布朗族新生儿出生,按本民族习惯,应带两碗米、一只鸡、一块红糖。外来客人可视情况赠送相应的钱物,以示恭贺。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
网站地图